齐帆齐商学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9242/89d5d14b4a64cc99.jpg)
正晌午头儿,大家都在吃饭,猛然听到街上传来了吆喝声。
老头儿们、老婆儿们、大小媳妇们、男人们、孩子们,端着饭碗,马上疾步出门,看热闹。
只见改兰在前面跑着,一手拿着破洗脸盆,一手拿着一根铁棍儿,表跑边吆喝着:
老少爷们儿,婶子大娘们,大家都出来看了,俺婆子打我里。
说着,举起铁棍儿敲几下盆,往前快速跑几步。
后面呢,跟着她那不精细的厉害婆婆栓婶儿。
她一手拿着一根木棍子,一只胳膊甩着跑着,嘴里骂着:
你子兔娃儿,敢吆喝我!我就不给你做饭!饿你子兔孙!
你干活儿使慌了,肚子饿了,想吃?吃您娘那个脚!
翅膀硬了,敢教训老娘了!我是你说的那个人?!
上样儿里不轻!当初都不叫俺孩儿娶你,你勾着俺,说待俺好里,说里怪好听,现在看看是咋待俺里!
兔娃儿!打你子鳖子!
说着骂着,往前跑着。
一街两行,已经站了很多人。
大家端着饭碗,吃着,看着,笑着,没人上前劝架,也没人拉一把。
叫她娘俩锻炼锻炼身体吧!
栓婶儿腿脚利索,多跑几圈儿吧。
这老婆儿真是糊涂,太厉害了!
改兰真是好样的,婆子打她,就跑,聪明!自己不落赖,让婆子丢丢人吧!
这老婆也是,媳妇打你,一指头捣上去,自吧都倒下了。
不知道媳妇是让她里,老了还作,也不知儿那老脸往哪儿搁。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是在说这个婆子的不是。
改兰可是个能干的好媳妇,她的婆婆可不是个东西。
年轻时候,是个厉害人物,长的人高马大,有力气。
生产队里干活儿比赛,她比男人干的都起劲儿,都快活。
就是她要求队长,男女干一天公分一样多。因为,女的干的不比男人少。为啥男里10分,女里八分?!
这不公平!
女里咋了?啥重活儿都不怕!
那时候,垛麦垛,队里烙油馍,因为男人下力大,队长下令,每人分两个油馍,女人每人一个。
她不服气!
当着所有男劳力的面,跟队长说:山林叔,俺们女人上垛干,每人两个油馍行不行?!
队长一听,没有答应,为啥?
那不是女人干的活儿!让她们干,干到半夜,这个麦垛也堆不起来!
没想到,她一听,要队长要求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要是没有垛好,一个油馍也不要!
男劳力起哄:让她们干!伸伸她们的本事!看她们有多能耐!不知道阎王爷长了几只眼睛!
栓婶儿一听,招呼了一群能干的妇女。
她站在麦场中间,问那些妇女:
姐妹们,咱们是吃一个油馍还是两个油馍?!
两个!
大家异口同声的大声说道。
天黑之前,这个麦垛能不能垛起来?!
能!
在她的号召下,大家开始行动,把男人们撂一边了!
别看有的女人个子低,但很蹿实,干起活儿来,竭尽全力,不比男人差分毫!
男人去干撩边子的活儿,看这群娘们儿的笑话。
他们低估了女人的力量和劲头!栓婶儿上到麦垛的最上面,辞边盘垛,垛上三个女人,一个挑麦秸,一个接着下面的人撂上来的麦秸。
大家配合默契,挥汗如雨,竭尽所能!
让队长和男人们没有想到,没有料到,这群女人就是杨家将!
群心群力,提前完成任务!
每个人分到了两个大油馍,这一下午,栓婶儿威震村里了。
在她家里,男人没地位,几个孩子,都得听她的。
哪个敢犟嘴不听话,她的巴掌酷酷欻欻就打上去了。
栓还挨过她的巴掌里。
她的操,是全村闻名的。
儿子和改兰处对象,她不同意。原因很简单,改兰个子不高,将来生的孩子个头也不高。
她说,矮个子的孩子像个磨桩儿,没有气势,男孩儿不好找老婆,女孩儿嫁不出去。
还说,四尺半高儿,不可相遇!
听听,啥思想!啥理论!
她从哪儿学的这些歪道理,让儿子特别不服气!
儿子说:西头俺毛婶儿个头儿不高,生的俩孩子咋都长的像树那么高?!
儿子非得和改兰好,她也没办法。
因为,所有的方法她都使尽了,儿子还不妥协。
她威胁儿子:你要是娶改兰,结婚时候,我一分钱都没有,让你们啥也得不到!
儿子说:俺们两个长了四只手会干,你不给算了!
她吓唬儿子:你娶了那个小低个儿,生的孩子我可不管不看,你们自己带!
儿子说:我的孩子,让你管还不放心呢。
她这样说,儿子这样对,她那样说儿子那样对,弄的她没有招数了。
儿子结婚时候,她真的不出彩礼。儿子不怕她!
自己出去借钱。亲戚朋友都看不惯他娘这么做,纷纷解囊相助。
娶媳妇了她不准备车,自行车都不准备。
儿子把房间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让自家婶子帮忙套被子。
这下子,可把老娘气坏了!
最后,她不得不伸手帮忙了。
为啥?她不干不是也行吗?
她撒手不管,儿子照样娶媳妇!
她是真生气,可是心里也不踏实。因为,她爹来骂她了一顿!
毕竟是自己的孩儿,最后,找了一辆车,把媳妇娶回来了。
人家娶个媳妇满屋红,都是兴高采烈的,她呢?
自始至终,没有看到她的笑脸。
自家嫂子说她:栓家儿,娶媳妇里,板着你那毬脸,干啥里?叫人家看笑话里不是?!
自己的儿媳妇,孩儿愿意,娶到家里了,就是咱家里人,得高兴点儿。
她说了一句话,嫂子劈头盖脸的批斗了她一顿!
我实在看不中这闺女的个子,你说将来生个孩子,要是像她那么高儿,这咋弄?
她此话一出,嫂子脸色拉下来了。
栓家儿,哪儿有像你这个人?!
你都敢强定住改兰将来生个孩儿个子不高儿?!你啥道理啥思想!
就是不高儿,人家叫你养里?
再说,世界上那么多不高儿里人,很多都是名人!
你没听说,个子低的人精明能干,个子高,吃粮食不少,傻大个儿傻大个儿,你听听就知儿是咋回事儿里。
以后,不准再说。现在孩儿跟改兰生米煮成熟饭了,没法儿改变了,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他俩搁里怪好,就行了。别人都是外摆,过日子是别人里事儿,与你无关。
嫂子话说这份上了,她居然还是没有笑出来。
后来,她处处为难媳妇。改兰快生了,她分家。
儿子一生气,分就分!
她打的主意是,媳妇快生了,将来儿子过来叫她伺候月子,她就去。不过来叫她,她就装作不知道。
还有,自己过去了,他们总得承情。不在一个锅里刷稀稠了,不是一家人了,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伺候媳妇月子。
让她没想到的是,媳妇生了个胖小子,个头儿很大,落地都八斤二两!
并且,媳妇去生,儿子争气,不过来叫她。
从医院回来,儿子把婶子叫过来帮忙。
最后,她拉下脸也过来给媳妇做饭了。
自从儿子找对象,就变成了不听话的对手。
她也不知道儿子为啥会这样!从小他一直很听话,他的心像翻书一样,说变就变,没想到,咋会变的这么快!
她的猪圈和媳妇的挨着,改兰回娘家了两天,猪饿的蹿圈!
跑到婆婆那边猪圈里吃去了。
栓婶拿起棍子,猛夯儿子的猪,结果,猪跑出大门,找不到了。
改兰回来和她吵架,她把改兰推到地上,并且还骂媳妇。
隔墙儿邻居都看不上!
因为,她猪圈里喂的猪,是给闺女家养的。
改兰站起来,和她讲理:娘,你给你闺女喂猪,为啥不给儿子喂?!
不为啥,将来老了,指望闺女养老,不指你!
改兰气的说不出话来,她不是伶牙俐齿的女人,说不过婆婆。
但是她听婆婆这样说,也随口说出了一句话,让婆婆拿起笤帚疙瘩抡她。
娘,这可是你说的话,我记住了,将来你老了,有病了,躺床上了,别叫我,叫我,我可是不管!
栓婶儿一听这话,可恼了!
你这个兔娃儿,不是个东西!
还没因着儿里,你可咒我里,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月子里给你端吃端喝,还给你抱孩子,你居然说我有病了,不管我。你里良心狼拉狗啃了?!
说着骂着,回头走到门口拿起放在门后的笤帚,准备打媳妇。
改兰一看,自己吃不过她的个头儿,光棍不吃眼前亏,撒腿往大门外跑。
别看改兰个头儿小,跑起来像只兔子。
跑到大门外,碰见婶子,赶紧叫婶子管管婆婆。
一会儿,围了一群人,婶子把婆子手里的笤帚夺过来,大声质问她干啥里!
婶子也是刀子嘴,批斗起人来,暴风雨一般。
先把栓婶儿镇住了。
你也不看看也不数数,咱村里,从东头到西头,从南头儿到北头儿,婆子打媳妇的有没有?!
就你本事大,就你有力气,就你年轻!
越大越呫起来了!你还能蹦岔过年轻里?
改兰要打你,也饶不了你!你也占不了啥便宜!
人家是小辈儿,你是长辈儿,不跟你一样儿,你就不想想。
你拿个笤帚疙瘩,她拿个桑叉,您娘俩打吧,大家都走,看您俩能打到啥时候,能打个啥个岔儿!
今年都多大儿了,还像年轻时候撑撑呫?!
回家歇你里去吧,有口气暖暖肚子,别搁这儿瞎胡骂人了,丢人!
这栓婶儿,除了服气这个弟媳妇。人家是大队部妇女主任,是个官儿,说话硬气,说话也讲理。
这话给自己个台阶儿,下来吧。尽管嘴巴在那儿嘟囔着,但还是回家了。
婶子回头表扬改兰:兰,你真聪明!好汉不吃眼前亏,她是长辈,咱得让着她。
你可不能跟她一样儿。您俩真打起来,你打住她了,你不还得伺候她?还得花钱给她看。
这样一来,不划算,还让人家说您两个不精细。
以后,她只要动手,你就跑。跑到大街上,吆喝她,看她老脸往哪儿放!
改兰也知道婆婆的脾气,有时候,回到娘家,自己娘也教她,要善待婆婆,两好搁一好,人心暖人心。
时间长了,谁都知道谁啥样儿了。别跟老人一般见识。
结果,这事儿过去有两三个月,又发生了一件事儿,可把改兰气毁了!
那天,改兰下地种芝麻。
前两天下了一场雨,菜籽收割完了,趁土地有墒情,赶紧种上。
临下地前,她跟婆婆交代了,自己下地要是回来晚了,中午下一锅面条,自己擀好面条,在案板上放着,孩子放学回来饿的慌,可以先吃饭。
栓婶儿答应的很好,结果呢?
改兰下地回来,孩子自己在那儿下面条。
才8岁的孩子,没有做过饭。他回来一看,火上没有饭,赶紧把煤火捣开,舀水添锅。
以前,见妈下过面条,就比葫芦画瓢,自己做起来。
锅里水一冒烟儿,他以为可以下面条了,把娘擀的面条全部就下锅里了。
水老长时间没有滚,面条也成一个大疙瘩了。
改兰回来刚好看见,心里很生气。明明给婆婆交代了,她还不管。
她走到院子里叫:娘,娘,娘!
栓婶儿从屋里慢腾腾的出来,问:
吆喝啥里?鬼叫里样儿。
你咋没给孩子下面条?改兰质问她。
不想下,咋了?您孩儿吃里,凭啥我得下?!
没空儿!那是你里事儿,不是我里事儿!
说完,扭头回屋。
改兰生大气了!
你这娘叫啥娘?!你这奶叫啥奶?!
栓婶儿扭过脸来,也生气了!
你子兔娃儿,以后,我不是您娘,你别喊我娘了。
我也不是您孩儿里奶,叫他别喊我了!
改兰把儿子下的面条,端出来,一下倒进猪食槽儿里,栓婶儿出来看见了,大骂起来:
你这个败家娘们儿!俺孩儿辛辛苦苦里干,你搁家糟蹋粮食里!
你是不是跟他过日子里?!咱村里哪有你这样不是人的媳妇?!
你有本事,有火冲我发!把面条倒给猪干啥?!
打你子兔孙!三天不打你上房揭瓦里!呫开了!
说着,拿起墙根儿竖的一根木棍儿,走过来,就要打改兰。
改兰一看,势头不妙,想起婶子里话,顺手端起地上的洗脸盆,拿起一根小铁棍儿赶紧跑出大门。
边跑边敲盆,吆喝起来,这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绕村跑了一圈儿,栓婶儿没劲儿了,自己回家坐在大门口,等改兰回来。
那架势,今天她打不着媳妇,是不会罢休的。
最后,改兰又搬出了婶子。
当然了,婶子站在公平的立场上,不偏不向。
栓婶儿自始至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亲的毕竟还是亲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改兰明事理,不跟听一样儿。
婶子批评嫂子,指出改兰,不要给老人一样儿,她一天一天老了。
人人都会老,终有一天,她会知道谁好谁不好。
栓婶啊,争强好胜了一辈子,结果,到人生最后的阶段,头脑清醒了。
大概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
对于每天给她端吃端喝,还给她擦屎刮尿的媳妇,非常感激。
她一见改兰进屋,就叫她:
兰,柜子里有糖,你自管拿着吃吧。
兰,柜子里有火腿肠,你拿着吃吧。
有好吃好喝的,都叫兰。
她临死之前,用力握住改兰的手说:
兰啊,我的好媳妇,多亏了你。
难为你了,以前是娘对不起你,娘做的不对的地方,原谅我,别跟我一样儿。
声音微弱,看上去很是让人心疼,可怜人啊!
她终于醒悟了,心软了,说话温存了,可惜,油灯耗尽了。
她指望闺女养老,闺女因为伺候儿媳妇月子,一天也没来伺候她。
老人心里越是想指望谁,往往越是指望不上。
人在的时候,能踢能咬的时候,还是要好好相处。
人活着,就是和睦相处的,幸福快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