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我们说一个人能力强,我们在说什么(2)

当我们说一个人能力强,我们在说什么(2)

作者: 何强的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23:02 被阅读0次

    第二个能力,是“听明白话”。

    大家可能会说了,听人说话,我生来就会。每个人都有耳朵,只要不是有生理问题,都能听见。但是能听见,能听懂,能听明白,是三个层次的问题。处于哪个层次,决定了一个人做事的效果。

    工作中,因为“听”这个问题造成的不好后果太多太多。我的过往经历,既有过一屋子人开会,负责人实在忍无可忍,站起来和讲ppt的人直接丢一句“你怎么就听不懂人话”而愤然离场,也有过面试的过程中,候选人本身背景挺不错,但是整个沟通就是一直听不明白问题,整个过程鸡同鸭讲而失去机会。

    繁体的听字,其实更有意思

    鸡汤文里经常会写,上帝给了我们一个嘴巴,两个耳朵,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按照器官数量来说明这个问题,有些搞笑,但是听比说难,却是不争的事实。

    听的首要层次,是要能听懂。处在中国,实属不易。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极其复杂的语言的艺术。我们开始推广白话不到百年,普通话推广也就是几十年的,再加上东南西北中的广阔地域和几十个民族的融合,导致一句话有N种说法,N个人听了会有M种理解。(这也是中文NLU做起来是整个人工智能研究里面最复杂的方向的原因)。如果你的工作环境是需要和外国人打交道,恭喜你,这个难度再次加倍。虽说英语是世界语言,但是你听完韩国英语,日本英语,新加坡英语,马来英语,印度英语,巴基斯坦英语,意大利英语,法国英语,你会怀疑自己学的是假的英语。曾经有一次和印度小哥开会,开了一个小时了,组里的小伙过来问我,“印度人对咱们是不是有什么不满意,为什么他们一个小时一直在摇头”。一时成为组里的饭后笑话。

    听懂了,信息算是清晰接收了,但是也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听明白就是听的第二层次。这个层次,每个人都得修炼一辈子。语言表达的复杂性和沟通方式的差异性 ,再加上不同人沟通的性格差异,有的含蓄,有的直白,有的更是那种“我不说,但是希望你明白”的灰度表达,都让人把听明白这件事情变得十分困难 。

    培训的时候,老师总会教一招叫沟通确认,在说完事情的时候,问问信息接收方,“听明白了么”, “大家都明白了么” 。有些培训会再进一步,教大家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当你说完之后,让对方叙述一下,“用你理解的话,叙述一下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但是很多人会发现,对方回复的“明白了”,依然只是停留在嘴上的“听明白了”, 而不是我们期望的“我脑袋里听明白了,而且心里很确定知道下一步需要我做什么了”。 

    所以,要想更好的听明白,我们需要从说和听的最终目的来着手。

    如果你是信息的传递者,传递完之后,一定要重点关注一下你最担心“没听明白”的那个人,问清楚,“你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吗”这样的问题。如果对方和你期望的不一致,一定要很明确的说清楚,“我希望你深度调研一下,xxxx公司最近新发表的xxx算法的论文,和我们现在的实现做一个对比,输出一个技术对比的PPT,并在下周二的例会后,给大家做个分享”,把时间,地点,人物,任务确保没有任何歧义的说明白,并要记得和信息接受者简单说一下这种沟通方式的要点。

    如果你是信息接收者,当你和对方沟通完之后,不是很确定自己要采取的下一步行动是否恰当,一定要和对方进行十分目的明确的确认。 在正式场合中,口头沟通之后,及时的跟进一份确认的邮件,即是避免口头沟通不到位带来的误解,也是一个基本的职场职业性的表现。(关于职场职业性,会有另外一篇文章来阐述)。

    写了2篇,来说明沟通很难,但是难并不意味着学不会。这些都属于软性技能,只要是技能,就是能通过训练学习的会。 像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文章结尾,老照片一张。

    Elvis Presley(猫王) riding a motorcycle, 196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说一个人能力强,我们在说什么(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lk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