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走向理性与清明》有感(二)

读《走向理性与清明》有感(二)

作者: 聆听栀子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0-06-29 17:23 被阅读0次

          《走向理性与清明》一书,读完第二节阅读教学之改进,让我感触颇深。

            长文与短文的区别,绝不仅仅只是字数和容量上的差距,更多的是思维方式与结构方式上的不同。长文阅读,不仅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更多的思维品质和阅读素养。

            曹文轩说,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因此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与短幅作品很不一样的。短幅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于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习惯了短文阅读的学生,面对长文阅读品质方面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他们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也就是不能“坐下来”,这与长期的短文阅读习惯相关——短文阅读大多数能在十多分钟左右完成。更难的则是“读下去”——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思维的专注、持续和连贯,这是内在的反应——常常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看到结果忘记了原因,思维处在飘忽不定的碎片化状态。在杜威看来,持续性和连贯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他说有意义的思维应是不断的一系列的思量,连续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前后呼应。思维过程中的各个部分不是零碎的大杂烩,而应是彼此应接,互为印证。”守卫碎片化阅读大抵就是这种思维飘忽思路断裂的状态。思维难以进入高度减紧张集中和活跃的状态,结果自然就难以“读进去”。

            读不下来,读不下去,读不进去,这是长文阅读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想改变学生浮躁肤浅随性的阅读习惯,作者在选文上下足了功夫。余老师选文的“三个标准”一是思想认知上,要高于学生;二是文化视野上,要宽于学生;三是写作艺术上,要优于学生。

          阅读的内容改良必然带来阅读方式的革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走向理性与清明》有感(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pv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