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是独生子,家公对老公管教严格,家婆对老公无微不至
据说小时候,老公很听话,现在对家公家婆也孝顺,但是不亲。
家公家婆的环境不像我的娘家,家公在客厅,我们其他人都不愿意在客厅走动,一方面兴趣不一致,他喜欢看抗战剧、谍战剧,长期都是不变的类型。更重要的是,老公不愿意和他交往,我们家除了春节在一起看1-2小时的春晚外,其他时间都是各干各的。
我和老公在房间,玩电脑和手机,家婆也是在房间。
更多的原因是,和家公聊天的时候,他喜欢给别人讲道理,讲着讲着,旧事重提,讲过去的事情,把人带进他的情感旋涡。慢慢也明白老公不愿意和他们聊天的原因,因为父母评价的多,一句开玩笑的话,也能引来评价和批评。
家公和家婆对我们两个都是疼爱的,有时候觉得他们也挺可怜,付出很多,但是孩子不愿意和其亲近。孩子也知道他们的关爱,很多时候,为了避免被批评,不去交往。
家公喜欢喝酒,也喜欢聊天,但是家里人不太愿意,一边被骂一边陪着聊天。有时候,家婆在家收拾东西,他也用骂的语气表达出来。很多时候,他觉得话说出口就舒服了,家里是亲近的人,没有顾忌到对方的感受。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父母对孩子有目标,为了避免损失,更容易看到孩子的不足。
有时候,对比自己的原来的家,晚上一家人在客厅聊天,看电视,互相调侃,挺开心的。家公无聊不看电视的时候,喜欢把电视的音乐开得很大声,或者跟着大声唱。
现在,我跟着老公一样习惯这种模式,习惯就好。老人家有他的习惯,如果我们硬碰硬,双方都难以有安心日子过。他们知道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也会特别注意保持安静。
我把《囧妈》的情节告诉给老公后,他说要推荐给家婆看。刚好过年的时候,家婆想看电影,老公心照不宣地帮家婆选好电影,推荐说这是新出的电影,多受欢迎。
家婆半信半疑地看,有一个情节,囧妈里面的母亲不让父亲喝酒,交朋友,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去单位大吵大闹。艺术来源于生活。有独无偶,家婆也是这么应对家公喜欢外出喝酒、外出交朋友的爱好的。每个女人都有成为侦探的潜力,她悄悄拿到家公的经常交往好友的电话,逐一打电话,软硬兼施,好友逐渐不敢联系家公。家公也曾因此大发脾气。
家婆看到这样的情节,没有让家公过来看这样的电影,对我们说,“幸亏爸爸没有看到,要不又吵架”
她看到电影里面母子相处的情节,明白为什么老公推荐给她看这个电影,说"我以后也不能像电影里面的妈一样管你。吃力不讨好。”老公听后,尴尬地笑。
电影以后,原来的生活,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让家婆看这样的电影,作为子女有点残忍,无疑是悄悄告诉她,“我们对你的好有想法”。电影中,徐伊万很愤怒无奈地质问母亲: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变我?
与其说改变,不如说控制,很多父母希望孩子的行为,想法都在自己计划之中。老公说,曾经有很多次在外地工作的机会,都被父母掐断了。父母觉得好,才是好。
某次老公有点小得意提起以前工作的经历的时候,都会被家公吐槽,“要不是我当初让你回来,你现在会有这么好的生活”。
孩子等父母道歉,父母等着孩子去感恩。父母会觉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推荐家婆看这个电影,有一个好处就是,她能隐约知道我们的需求。孩子知道父母的好,作为成人的我们,更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希望大大人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事情做。
很多时候,家公家婆两个出现矛盾,会说,要是你们早点生孩子,我们就不会有时间吵架了。家公出去喝酒,他会说,要是你们早点让我当爷爷,我就不会外出了。
本来劝架的我们,悄然“背锅”,父母过得不好,是因为孩子没有争气。父母过得好,首先就要孩子好。好字很简单,现实中,好,不容易满足。
《囧妈》最后,电影的主角都过上自己选择的生活,希望在平凡生活的我们,也能过上自己选择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