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喜欢一个人是你的事,别人是否喜欢你是别人的事
今天来聊聊“爱的边界”这个话题吧。
本质上这是归属于“课题分离”这个话题的,不过因为特别的机缘,就放在这里单独聊聊就好了。
这里的爱,最开始缘起话题是两性的爱,后来思考的时候迁移到了父母对于子女的爱,顺带着想到了朋友乃至于更多人的交往。
起因时间今早上冥想时候涌现了一个画面,大概就是你喜欢的小姐姐和别人在一起了,那人还炫耀式地给你打电话。
那一瞬间感觉愤怒值就拉满了,冥想注意力也被牵引走了。
还好的是毕竟也冥想这么多次,不多久出现另一个声音提醒我“中正”,于是开始抽离出愤怒重新看这件事。
这时候出现了另一句话,“我爱你,你随意”。
这话是之前看另一位小伙伴的朋友圈时遇见的,觉得特别棒。
最开始我涌现的话语是“我那么爱你为什么你要这么对我……”
后来觉知的时候意识到,这是两码事。
当我脑海里蹦出那句话的时候浮现的其实是和家人交往的场景。
大概就是我妈也念叨,“对你这么好为什么你还嫌我烦……”
答案倒不是说我真的和她有仇,而是这份爱并非我所喜欢的,有点一厢情愿却硬要我接受。
光接受也就罢了,有时候还暗含着,你得怎么怎么样才对的不合理期待。
如是自然也就让我觉得不悦,直接最开始的时候不接受了。
这个其实也是心理学的一个逻辑范式——
我对你做了A,你就必须做B,否则你就是C。
A B是广义泛指一些事,C往往特指坏人。
放回家人那个场景就是——
我对你那么好,你要听话,不然你就是坏孩子……
些许无厘头……
这个场景涌现的时候,原来那个愤怒的情绪画面也就降下来了。
因为本质上那也是一个不合理的期待。
“我那么爱你”,所以你必须要怎么样,否则你就是坏人……
想想真是流氓逻辑,然而还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
跳出这种有所期待有所要求的思维模式后,开始切换到朋友之前分享的“我爱你,你随意”的思维模式。
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倘若因为自己做了什么就要求对方必须回应,甚至以特定方式回应,显得功利性很强,且本质上这是一种交换,而非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爱与付出。
可是我们日常在关系中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的。
诚然,许多时候你对一个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但是依旧有许多时刻,别人未必对你好,尤其是你内在有期待的时候,更加难。
遇见这种时刻,也许可以多多回归一下自身思考,我真的心无挂碍的对人好了吗?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