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自由就是在经济方面不再受控制,可以工作,也可以不工作,一切都变成一种体验,而不是生命的必须。经济自由是好的,好的当然是昂贵的,其实是用一种困难交换另一种,但是毕竟经济自由还是好的。
经济自由意味着极高的能力或者殷实的家境,绝大部分家境还是做不到人的生活就是体验,还经常是工作为了赚钱、赚钱为了生存,这还是大部分人的写照。
工作是为了给社会作贡献,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服务的,经济自由的人也不例外,归根结底,经济白由所以能经济自由,是因为早就有了自由的资本。
不管经济与否,高收入都意味着承担责任,而那样的责任的承担要有很高的素养。取得成长的机会意味着不再随心所欲,不一定那些社会需要的技能偏偏自己又很喜欢。提高觉悟、主动去“吃苦”,比被动的去吃苦、为别人挣命要强的多。
从身边的人的印象得知工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大伯开公司的,因为喝酒应酬得了胃癌,死掉了;舅舅城市修电动车的,在繁华地段,很有钱,却早出晚归,妗子做的饭不好吃,表哥上的学也很垃圾;大娘的丈夫干了一辈子苦活儿,到头来也没有很好的结局……
这一都是不幸福的,不管富裕还是贫穷、勇敢或是懦弱、低沉或是高亢,都是不幸福的,但为什么他们还要把这种不幸福继续下去而不去寻求幸福呢?
可能我的幸福和他们的幸福是不一致的,也可能他们只是把日子继续下去,未曾思索过自己是否幸福;即使感受到了不幸福,也没有勇气改变,因为改变可能会有很惨的后果;而不幸福从长远而言也渐渐地会走向幸福,因为到头来一切争端没有必要了。
有经济自由的愿望是想要逃避想象中工作的各种困难,而实际中可能不会有至今不会如想象的那般。人生的社会责任,每一个主命题——工作、家庭、社交(找到自己的序位)每一个都不好回答。
《绝非偶然》的作者阿伦森说少年父亲推着婴儿车在街上走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可是他终究也是二十多岁就过上了为人父的生活,现代的成家立业却是恐怖的,因为那意味着放弃一些自由和人生选择,而倘若彼时人生方定,又要像《万箭穿心》里的母亲一样被埋怨了。
那些人生课题,爱、自我成就和宗族传承,他们也可以成为人生幸福的一部分,他们也强烈召唤着世上的人们去完成人生的使命。如同上一辈一样,我们这一代中的很多人也在20出头就渴望着完成那古老的仿佛顺理成章的使命,而没若如普通人的宿命,成为老师或公务员,那人生将没有变数,又如何企盼着真好的前路呢?
经济自由之路也伴随着自我的成长,在自由的逼迫下成长为理想的模样,或者被永远的毁灭。没有人会思索着你的幸福,这是你的不幸,也是你的幸运。自由即是人最大的幸福,让生命充分自由生长,应对最深刻的人生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