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声甘州
柳永(北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
⑴八声甘州:词牌名,原为唐边塞曲。简称“甘州”,又名“潇潇雨”“宴瑶池”。全词共八韵,所以叫“八声”。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脉络十分清晰。
⑵“对潇潇”二句:写眼前的景象。潇潇暮雨在辽阔江天飘洒,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凉。潇潇,下雨声。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一作“萧萧”,义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⑶霜风:指秋风。凄紧:一作“凄惨”,凄凉紧迫。关河:关塞与河流,此指山河。
⑷残照:落日余光。当,对。
⑸是处:到处。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此句为借代用法。
⑹苒(rǎn)苒: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渐渐(过去)的意思。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⑺惟:一作:“唯”。
⑻渺邈(miǎo):远貌,渺茫遥远。一作“渺渺”,义同。
⑼归思(sì):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⑽淹留:长期停留。
⑾佳人:美女。古诗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颙(yóng)望:抬头凝望。颙,一作“长”。
⑿误几回: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语意出温庭钧《望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天际,指目力所能达到的极远之处。
⒀争(zhēng):怎。处:这里表示时间。“倚栏杆处”即“倚栏杆时”。
(14)恁(nèn):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表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其实我实在不忍心登高眺望,想到故乡遥远不可及之处,一颗归乡的心迫切难以自抑。叹息这几年来四处奔波流浪,究竟是什么苦苦到处滞留?想起远方的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不知道她知不知道我正在倚高楼眺望,心中充满了思念家乡的忧愁苦闷?
【赏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柳永写羁旅失意客中思家的代表作之一。
黄昏时分,潇潇阵雨,横洒江天,一番淋漓洗涤出天地间疏朗空明的深秋,被雨水冲洗过充满秋意的黄昏,以一种温柔而决绝的姿态,缓缓铺陈开一幅深秋的画卷。天空洒落的潇潇暮雨,如那撩人的低语,轻轻拂过江面,每一次坠落都蕴含着无尽的柔情与哀愁。每一场秋雨之后,就显得更加萧瑟凄凉。
清霜以后的秋风越来越凄厉,关山江河也越来越冷落,更有残阳如血,恰恰照在孤耸的楼头,那冷意瞬间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每一朵红花都凋零了,每一片绿叶都枯萎了,时光流逝,慢慢地美好风物尽残尽休。不变的唯有那楼前的长江水,昼夜不止地无语东流。
词中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红花已凋零,绿叶亦枯萎,自然界的每一次轮回,都像是生命的一场盛宴,繁华过后,终归寂静。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词人立于高楼之上,望着这无边的秋色,心中涌动的情感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自己本希望能够实现抱负,却被消磨在旅途辗转之中。这时的登高望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是全词中心,道尽了词人心中无尽的哀愁与无奈。遥望故乡是那么渺茫,何时能团聚呢?归乡情思一发不可收拾。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问中带恨,发泄了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又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应。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这不仅仅是词人的想象,更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
盼着丈夫归来的佳人,几次把别人的船只误认为是丈夫的,执着的盼归和思念让她几近入痴,相思没有落空,这边也是叹已之飘泊,对家的深深眷恋与无尽相思,饱含情感,读来深感感情缠绵悱恻,触动人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54848/81ae3dad2407d37d.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