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因为“怕”,而不去做某事。
人机体的本能会偏向自我保护 避免接触风险。但通常它是夸大的。越是怕越是退缩,越会消弱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弱小。
自己暂时不想去做是正常的。你可以说是“平衡利弊之后”暂时不去做。然后根据你的优先级别做更重要的事,将来有力量了再回头来做它。
理性评估后,允许自己先不做,给做这个事情“修坡道”一点点开拓力量。
2不要过度极简。
避免让生活处于物资短缺的波动中,影响了心情和正常节奏。物质可以多准备一些,去什么地方也不要太卡时间。远离行为经济学的“参照点”,那个区域很消耗精力和情绪。
3 不要对人太好。
3.1善意帮助他人是应该的,但需要有边界。
有时直接捐钱赠予物品会好过亲力亲为的帮助。因为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自己施以援手在对方看来会成为可以恶意占便宜被道德绑架。帮的太多超过了对方自我能动性,会让对方造成依赖。很多人并没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特别想拉着人家前进 效率非常低,出力不讨好。
每个人都精力宝贵,把自己的善意用在能更多体现价值的地方。
3.2不要对谁都谁都掏心掏肺的。
这是我个人的bug。通常我待人真诚,我的朋友不多但都是很简单的,于是我总会误以为别人都是这样。
回顾过往经历,很多时候我以为的“朋友”和别人眼里对我的定位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是朋友就尽量帮助对方,我会很主动提供建议和亲力亲为,但似乎别人眼里的朋友应该连盟友都不算 只是暂时无害罢了。
那个阶段总是我伤了心。然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精神洁癖。入不了我法眼的干脆一开始就不往来。
事实上社交应该是“灰度”的。记得去留意对方有没对我好 咱稍稍比它对付出一点点就可以了。(以前会傻乎乎的一直付出不计回报 把自己的好给错的人 还想着可以感化人家对我好点儿)
4.不要太计较得失。
任何事都要风险,只是概率大小问题以及如果真发生了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
因此如果是小概率的或许可以多做些(比如两百次这类的事情,所受的损失也就是概率那么多,但如果做一两次,要么没有损失要么也可能是全军覆没)。当然还有评估影响程度。能承受的,哪怕概率略微有点大也试试(毕竟变革和损失之后的经验反思是会带来成长的,我们需要与时俱进);而小概率却致命的 不论多小概率都不要去尝试了。
5.不要太花精力去学习。
成人的世界是整合资源产出价值,而非囤积那些自己以为高价值的东西。(有时我会觉得知识付费是自以为是知识群体的“奶嘴乐”)
相比之下,多和优秀的人交流探讨
6不要让自己太疲累。
拿“精力”来说,它非线性的,到了某个临界点效率会非常低,而再想回到临界点需要很大补给才行。因此不要太压迫自己。多些切换和修养会事倍功半,自己还会开心。
7及时check。
比如时常问问自己时候有想办法提高效率,有没有清理那些冗余(比如手机变慢了还不自知,家里东西落伍存放了那些影响自己状态的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