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上海实行过一项规定,为了养成大家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规定一旦发现有随地吐痰者,罚款50元。
规定有了,实施起来却并不顺利。一来检查人员人力有限,不可能保证每时每刻在每条大街上都有人把守。二来有些人对50元的罚款看得没那么了不起,不就是50元嘛,给你100,不用找了,我再吐一口!
所以这项规定没多久也就销声匿迹了。接着就是大规模的宣传“七不规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大街上随处可见宣传的标语和条幅,小孩子从学校里回来,大都可以流利背诵。
慢慢的,能感觉到周围人们的习惯是在一天天变好。大街上吐痰的乱闯红灯的乱扔垃圾的都明显比以前少,而且现在公交车上给孕妇老人孩子让座的也逐渐多了起来。
生活中,靠少量罚款能促进人们规范自己行为的例子还是挺少的。上面的事实是一例。还有最常见的上班迟到早退问题,其实让公司员工尽量不迟到早退的主要原因,恐怕不是扣工资和罚款,我们可以偶尔因为堵车迟到,我们也可以难得因为家里有事早退,我们更可能在领导不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开点小差,但没人说我就是有钱,不在乎扣工资,我就是要每天迟到早退的,个人再不在乎扣点工资,也得在乎领导和同事的看法。
有研究者认为,人们的行为,主要由两类规则控制。一类是市场规则,一类是社会规则。市场规则就是涉及货物服务无形资产等任何事物都用金钱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社会规则则是以人情道德规范品德良心面子等等作为事物的处理和衡量标准。用对了规则,会更有效的达到预定目标;用错了规则,不光事倍功半,还容易得罪人(你能想象到好朋友家吃饭,酒足饭饱后你掏出皮夹付钱的场景吗?)。
前面的两个例子中,用少量罚款处理问题,都是用市场规则处理问题。随地吐痰的由于定价太低,随地吐痰的人觉得既然自己付钱,当然可以继续吐痰。后来倒是七不规范深入人心,渐渐让人们对周围人的眼光有所顾忌,行为上也就收敛很多。上班尽量不迟到,主要原因恐怕也不是因为金额有限的扣奖。
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时候似是而非,让人难以判断到底该用市场规则还是社会规则。如果是使用市场规则,那么要注意质价相符。比如说家里的电路瘫痪了,邻居中有排线路的高手,你请他帮忙。如果想用市场规则,就必须给予邻居和市场价格相符的报酬。要是因为是邻居,就少给一点,肯定引起邻居的不快。要么干脆使用社会规则,给邻居送礼物或者以后找机会也给这位邻居帮忙。
中国人讲究人情,我觉得社会规则比市场规则用得广泛而且有效。找人帮忙有时会背人认为是看得起自己,很有面子,反而是事事算得清清楚楚惹人讨厌,怎么着,瞧不起人哪?可是凡事还是要注意亲疏远近,掌握好分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