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想法
袁茹锦: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读书会的“留人之道”!

袁茹锦: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读书会的“留人之道”!

作者: 醒职场袁茹锦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22:56 被阅读0次

    最近在两个不同的社群,参加了两场不同类型的读书会分享活动,不知不觉间,竟然拿到了一把“读书会”的秘密钥匙。

    A社群的读书会主题是关于经验萃取的。因为我刚好有一门课程也是这个主题,所以就报名了。期待和一些同道中人对经验萃取这件事情,有多元化的视角碰撞和深度交流。

    去A社群参加活动之前,就收到了他们的官方短信,不仅告知了详细地址及乘车路线,而且还提醒了天气及适合的衣服着装

    那天,我一到门口,就有人过来接待,甜甜的微笑让我如沐春风。

    签到之后,她亲切的问我想喝什么。按照我的想法,帮我泡了一杯醇香的咖啡送到我手上,递了一块精致的甜品给我。

    领我去到座位上之后,她指着一个角落里的书架对我说:那边有一些书,在活动开始前,如果你觉得无聊的话,可以在那边拿些书来看。

    在看书的过程中,她给我拍了一张带背景的照片,然后拿给我看,问这样可不可以,并说如果觉得不够好的话,可以重拍

    整个过程,顺其自然,我来到陌生地方的局促感瞬间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适应感和舒适感。

    其他伙伴来到现场之后,也接受了同样周到的服务,瞬间融入场域中。

    这个社群的服务指引做得真棒,我默默的想,以后要经常来这里。

    然而,这场读书会结束之后,我却开始后悔来这里参加活动了。

    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  分享者从头讲到尾,虽然中间有一些提问回答式的互动,但是并没有给参与者更多交流的机会。

    而来到现场的参与者,更多需要的不是“听讲”,而是面对面的交流、分享和探讨,相互激发。

    第二, 大家以“听”为主,中间穿插的小组讨论,也只是在探讨分享者所讲的内容,这就像是在“大咖的微博下评论”一样。

    但书友之间并没有进行思维的碰撞和观点的交换,这样无论从获得思考的多元性上,还是书友的情感链接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然,我不是说分享者讲得不好,分享者很专业,是实战派,过程中例举了很多真实案例,讲的东西对参与者来说是可借鉴、可参考的。

    只是我认为,一场读书会,不应该是分享者个人的“一言堂”,参与者不是消极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新角度和新思路和贡献者。

    分享者和参与者应该是彼此交互的一个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你竟然对它“上瘾”了?

    我参加的另一场读书会,B社群的读书会活动主题是关于社群运营的。

    由于我自己本身就运营着【化书成课研习社】、【绩效提升主题促动会】、【鹰隼成都部落】等等社群,自然而然会对这个主题感兴趣。

    虽然到了现场之后,没有人像A社群的工作人员那样,热情洋溢、体贴入微的接待来者,但也没关系,签到之后,我就自己泡了一杯茶,找了个地方坐着刷抖音,也怡然自得

    活动一开始,分享者就让大家围成一个圈,分别介绍自己正在运营的社群,然后根据彼此感兴趣的社群,按照5人/组的方式,自由分组。

    我本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组和交流游戏。

    结果,分享者引导大家在组内详细介绍自己的社群之后,又请每个人都分享一下,自己对组内的哪个社群最有兴趣/最好奇/最觉得奇妙/最想链接合作

    每个人分享了之后,读书会分享者说出在这个过程中,她听到的一些有意义的东西,然后问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

    接下来,她又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大家思考、激发大家探索、强化了大家的感知力

    之后,分享者又让大家围成一个圈站立,每个人分享自己在社群引流方面的一个小窍门,分享时不能有重复。

    分享完之后,按照5人/组的方式,重新分组(不能和刚才的分组方式相同),分好小组之后,各组要经历一场头脑风暴,然后总结出这一组的人在社群引流方面的共通点

    接下来,分享者才开始分享社群相关书籍中提到的一些引流和促活的方法,中间还设置了一些体验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大家理解。

    ……

    总之,这场读书会活动,让我在参与过程中,觉得酣畅淋漓,脑洞大开,流连忘返。

    为什么会有这么“上瘾”的体验呢?

    后来回想这个过程时,我觉察到,在这场读书会活动中,既有群体思维的激烈碰撞,又有观点冲突下的深刻探讨,还有脑力激荡后的提问反思

    学习活动体验的整个过程,牵涉到完整的自己——身体、想法、感觉、情绪、行动。换句话说,在这场读书会中,我整个人是全然投入的。

    这场读书会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把讲授变成了参与。

    参与满足了人们“自由表达观点”和“追求成就感”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能激发团队智慧共享,加深大家对于主题内容的理解。

    参与还能促进学以致用,因为人们更愿意去运用那些,他们经过主动探索之后得出的结论。

    所以,我对这一场读书会的体验记忆犹新。

    所以,问题来了,什么样的读书会分享活动才会让人乐不思蜀、流连忘返,甚至“上瘾”呢?

    对于参加读书会的用户来说,毫无疑问,花时间、花精力、花费用来参加读书会,是为了提升自己。

    那他们当然希望分享者能够帮助他们破解书中智慧,提炼出有实用性的精华内容,让他们可以直接拿来就用。

    这需要读书会分享的内容有干货、有趣味,案例有针对性和实战性。

    如果能联系到社群成员的实际工作/生活会更好,如果能帮助参与者现学现用的解决实际问题,那就太太太好了!

    对用户来说,来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来一次解决一个问题,那你觉得他会不会对你的读书会社群产生依赖?

    在运营读书会,或者在做读书分享的过程中,如果你具备了“化书成课”的思维和能力,就可以把一本书读透读薄之后,提取精华分享给别人,还能让参与者获得无与伦比的学习体验

    这种分享可以让你收获一帮喜欢你、欣赏你、认同你的学员粉丝。

    而且,由于你每次分享的书都是特定的书,所以你的学员粉丝也都是很精准的。

    如果你分享的是领导力方面的书,吸引来的人就都是做管理、带团队的人;

    如果你分享的是亲子关系方面的书,吸引来的人可能就是妈妈群体;

    如果你分享的是新媒体运营的书,吸引来的就是做新媒体运营的人群。

    随着你聚集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一方面,你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因为你的读书会社群里面人群精准,所以会有很多人找到你,和你谈流量共享、资源交换等类型的合作。

    这时候,你会有话语权和决策权

    读书会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

    现在各种各样的读书会都很多,每一场读书会都想做到尽可能的让参与者有收获感,让参与者满载而归。

    那么,你的读书会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呢?

    如果你做的读书会,不仅能够让参与者收获书中的新知,还能帮助他们突破书籍作者的思维框架,给参与者带来更多思维上的拓展、更丰富的学习体验,那参与者是不是会更喜欢呢?

    比如说,参与者不仅能在这场读书会中获得有关书的知识,还能在你的引导下,跳出原书中的轨道,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在体验中获得各种类型的创新,那参与者会不会觉得物所超值呢?

    比如说,参与者不仅能向这本书的分享者学习,还能在现场和其他伙伴交换观点、头脑激荡,并且在交流中产生醍醐灌顶的感觉,形成群体智慧的升级,那你觉得,他下一次还会不会再来呢?

    比如说,参与者能够在这场读书会中,突破自己常规的思维模式,建立一个更宽广的思想通道,以一种更具包容性、更系统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那你是不是就可以占据用户的心智呢?

    “化书成课”的技术,就能达到上述的效果,具备了“化书成课”的能力,你就能给读书会的参与者塑造出刻骨的体验,还能帮助参与者学以致用。

    原因是,“化书成课”的技术旨在将书中的理论性知识转变成体验式学习活动,让学员在参加你的读书分享的过程中,有体验感、参与感、醒悟感。

    体验的目的不是娱乐,而是激发学员的参与。

    体验的过程不是游戏,而是引导反思和总结。

    体验的结果不是学到,而是知行合一与转变。

    如果你对“化书成课”的技术感兴趣,或者对“塑造学习体验“有兴趣,欢迎扫码添加我的微信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袁茹锦: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读书会的“留人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zx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