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我在公交车站等车,拿出手机打发“碎片时间”;在微信公众号里看到“做书”推送的一篇题为“为什么‘稍后再读’变成了‘永不再读’?”的文章。还没看内容,这个题目瞬间就另我无比汗颜---说的是“稍后再读”,但公众号列表里越来越多的“小红点”分明在说,很多文章,即使被推送到手机里也很少被打开阅读了---正当我要点开这篇文章一探究竟的时候,公车来了,我随着人群推推搡搡地上了车,碰上一位同事一路聊了天,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样的情况几乎天天都在继续;新的文章和信息天天轰炸着我们的视听。
直到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起多天以前惊鸿一瞥的那篇文章题目,于是,启用微信搜索功能,才得以将这篇文章从头读到了尾。想想真是有些讽刺和吊诡---题为“为什么‘稍后再读’变成了‘永不再读’?”的文章,在我这也险些变成了“永不再读”。
文章结合作者自身体验,明确指出,在移动终端阅读时代,“收藏了稍后再读”是“比特海中随波逐流的我们刻舟求剑”的一种行为。文末,作者问道:“你是数字时代的‘囤书家’吗?你有‘稍后再读’的习惯吗?还是永远都在不断刷新中?”
的确,无论是“深度好文”还是“流量爆文”,在比特海洋中,随着拇指的不断下滑,“阅读”很难入脑、入心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阅读”?就像那句时髦的话说的,怎样才能把读过的书转变成自己的“血和肉”?
出版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后浪出版社近期推出了日本作家斋藤孝的《深阅读》;这本书或可为我们在浩如烟海的资讯海洋中竖起一盏灯塔,照亮“如何读书、深入阅读”的前路。
如何使“读书力”max?——《深阅读》如是说 在移动互联网不断普及、深化的今天,“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可能终究会被“学富五G”代替;但“五G”中有多少内容能真正地深入我们的思想?化作我们的“血与肉”?《深阅读》一书的作者是明治大学文学部的教授,在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就写作方式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循循善诱地为学生开展的一堂“读书经验分享会”;就语言风格而言,作者并未使用艰深的理论和术语,而是掏心置腹地劝诫自己的读者和学生,并传授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创新性方法。
在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时,我非常喜欢该书的内容和形式透出的“MUJI”风--印刷风格简约大方,黑白配色素净典雅,没有花里胡哨的图案和对比强烈的色块;文字表达则直抒胸臆、简明扼要,毫无堆砌炫弄辞藻之感。《深阅读》则延续了这一风格。
一、读书的意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中的名句,大概是对“读书的意义”从务实的角度最全面深刻的阐释了;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立意就显得有所升华,从文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角度对“读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深阅读》一书中,作者这样概括在如今的“比特海洋”中读书的意义:
“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相较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
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拥有博士学位,现在任教于明治大学文学部,谈起“读书”,作者斋藤孝可谓是“行家里手”。那么,阐述完“应该多读书”意义后,下一个问题则是,读什么样的书才能又快又好构建起个人的知识体系、打造自己挖掘知识与智慧的“深潜力”呢?
二、怎样挑选适合自己的“好书”
目前的图书市场上,“畅销书”可谓占领了半壁江山。浅尝辄止的心灵鸡汤、急功近利的“干货”指南、低级恶俗的网络小说,占据着书架上的醒目位置,上演着图书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理论。
一如尼采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的那样---
“面向大众的书常常散发着恶臭。”
但是,对于真正想要读书、热爱读书,旨在挖掘智慧的“深潜力”的读者而言,斋藤孝为我们提供了自己的心得:
如何选择有深度的好书?而要想脱离“轻松”和“浅显”,作者同样有自己的建议:
怎样脱离“浅显”和“轻松” 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作为大学文学部的教授,作者对于经典名著的推崇溢于言表;在这本不厚的小册子中,专门开辟了一章论述了“阅读经典的魅力”,并用芥川龙之介在《河童》中的名言加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必要的思想或许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穷尽,我们现在只是给旧柴添把新火罢了。”
毫无疑问,经典名著在“深度、表现力、洞察力等方面”与充斥图书市场的“畅销书”有着天壤之别,对于想要构建自己知识和智慧“深潜力”的我们,则应该从名著中汲取力量。作为日本人的斋藤孝极力向他的学生和读者推介《源氏物语》;而对我们来说,代表古典文学艺术巅峰的四大名著则应该始终被我们反复品读。
除了推介书籍,作者还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自己读书和学术生涯中养成的“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以及“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
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看完了这本书,相信你也和我一样,想要回头检视一下自己的“读书力”了吧?在书的后记中作者这样说:
“读过这本书的现在的人生,与没读过这本书的以前的人生,确实不一样。”
那么,就让我们致力于提升“读书力”,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