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作者: 冯淑娜 | 来源:发表于2019-12-07 15:46 被阅读0次

            经过了《论语》的文化渗透,《可见的学习》的专业引领,名师课堂的剖析,我们把这些养分注入我们的常态课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学习任务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位同学手里都有12根小棒,一根小棒代替1根香蕉,请你动手试试,使每份同样多,想想可以怎样分?

    学习任务二:写一写,认一认

    1.将“12根香蕉平均分给2份,每份6根”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2.除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样,都有自己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自学课本第63页第二个小绿点的内容,和同桌交流。

    3.你能将“12根香蕉,每6根分一份,平均分成2份”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4.将其他几种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说一说每个数的意思。

    学习任务三:运用除法算式,解决61页的问题,并和同伴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朱美娟:通过任务一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两种意义(平均分和包含除),借助动画的演示,让孩子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多数孩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任务二让孩子自学成,孩子能看懂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出一个算式,在“除以”和“除于”区分不开,让孩子多读读。任务三: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孩子可以发现数字是相同,被除数都是12,老师在这里追问:为什么都是12?学生回答:因为两种分法的总数都是12。不同点:后面两个数字颠倒了位置,还有最后的答案所带的单位不同,老师再次追问:为什么单位不同?孩子解释了每个算式的意义,来说明这个问题。最后的练习环节,让孩子用不同的算式表示自己的分法,并说明算式的意义,大约有10个左右的孩子用连贯的语言在表达意义的时候有难度。在练习时有孩子写出4÷5=20,孩子可能把乘法的意义迁移到除法中了,我的措施是让孩子说算式的意义,体会总数的重要性。 还有单位带错的现象,我觉得原因是孩子们带单位的时候是依据前面的单位而带单位的,我的措施还是让孩子说意义,在说的过程体会得数的意义。

    吴晓妮:课堂板块不是大板块,核心内容特别聚焦就是除法的两种含义,学习任务二是对任务一的延伸, 觉得你课堂上的第一个板块是让学生去分,在分的过程中用算式去表达,用语言表达,这个知识点是这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它应该占据这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这个掌握之后就掌握了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以及除法的意义,班里有20个孩子答案的单位带错,是一种现状,我们可以让这个数字变小一些。上面是第一个板块,如果你渗透的够细致的话,那么后面的第二个板块换个情境孩子也能应付自如,前面是输进后面是输出。

    冯淑娜:在问题串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参考北师大的教材的编排方式,一个情境下不同角度的问题;多个角度下的多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多个问题。

    高月好:我刚才在听朱老师说算式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情况:12÷2=6(根),12÷6=2,老师没有说单位,还有老师在对比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时候能对比的很全面深刻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单位带错的状况了。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课《盼》

    课时目标:

    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一、研读课文,感悟“盼”

    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分析相关事例,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盼”这一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

    相关事例 相关语句 相关写法

    放学下雨 

    借故外出 

    窗前看雨 

    雨后看景 

    二、归纳方法,学以致用

    自学提示:考试时,你遇到一道难题,想解答它又找不到办法;想放弃它又不甘心。你可以运用学到的写法来写一写这时你的心理活动。

    张亮:《盼》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并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通过读悟出写法。任务一: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相关的事例,体会作者如何把盼这一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我把重点放在通过小组合作感受相关写法,学生对“借故外出”比较感兴趣,这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我追问:“她如愿以偿了吗?”引向窗前看雨,孩子们能悟出写法,通过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表现盼的心理活动。在以文带文环节,让孩子写出自己在考试时遇到难题时自己的心理活动,部分孩子写的很好。

    吴晓妮:课时目标里的“如何”改怎么解释?老师应该明白课文描写手法。

    张亮:语言 环境

    吴晓妮:课时目标越具体,越能检测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

    王莲珍:课文中有想的心理还有没想的心理,动作和表情都可以体现心理活动。

    高丹:直接写心理活动就说“我想”,间接描写心理活动,比如说“我踮起脚尖,抬头张望”这样的动作描写。

    佩芳:还有太阳对我笑

    高丹:张老师的这节课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是通过哪些环境、哪些语言描写盼的心理,让后再让学生和自己的生活链接,如果你特别着急的话,换一个情境写一写。

    王莲珍:在主题阅读书中有一篇冯骥才先生写的《捅马蜂窝》,先是好奇马蜂窝到底长什么样子,捅了马蜂窝之后看到马蜂死了,听了爷爷的话后又非常后悔,最后盼望马蜂再来做窝,三个阶段的心理描写都很细致,我们可以在这节课中带上这篇文章。

    高丹:《捅马蜂窝》和《盼》有所不同,《盼》只讲了一个心理,但《捅马蜂窝》他的心理始于变化的,先是好奇,接着是后悔,最后是盼望。这节课如果往读写联动是落脚的话,我们就只抓一个点。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任务1:找出故事中动词的过去式!

    任务2:小组合作,读故事。

    任务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1.The queen had a magic mirror.

    2.Snow White is the fairest of all.

    3.Snow White didn't run away.

    4.Snow White met seven little friends.

    5.Snow White didn't eat the apple.

    王婧:本节课的目标是会读会翻译文本,能在图片的提示下能翻译看到的内容。

    任务一:听文本找出单词的过去式。

    因为单词的过去式比较难读,学会读单词的过去式,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会相对轻松一些。过去式分规则的和不规则的,规则的是在这个单词的后面加上ed。我把孩子们找出来的过去式板书在黑板上,再写出它的原形,进行不同方式的读,老师读原形,学生读过去式,再反过来;第二层次的练习就是看原形写过去式,看过去式写原形。

    吴晓妮:如果这里让孩子写出原形和过去式会更好。语文中的以读带讲也可以这样。王婧老师每一个活动都是有目标的,相对语文降低了标准。这里我有一个疑问,是不是只要这个单词的后面带ed它就是过去式吗?

    王婧: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动词才有过去式。

    南艳琴:动词原形单词后面是ed的很少,所以可以说大部分情况下,看到带ed的动词基本上都是过去式。

    任务二:读文本

    王婧: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四个人编号1、4好为优生,2、3号为待优生,1、4号先读,2、3号咋1、4好读的时候圈出自己不会读的单词,等1、4好来帮助自己。

    吴晓妮:小组合作是我们第三组研究的课题,第三组在课例分享的时候应该注重小组合作方面的分享,每次的分享的时候要把自己组研修的课题着重说。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王婧:对于读文本我的目标是先会读,再读熟,最后是熟读。读熟和熟读我认为层次是不同的,读熟只是说你读熟练了,熟读会达到背的程度。85%的学生会读,读熟和熟读的人数会依次下降。我的目标是能让更多的人读熟,最后是分角色朗读,优生读旁白,待优生读角色。一节课在不断的读的过程中结束了。

    王婧:按我以往的教学方式,像这样的故事我一般不会这样教,但现在我依据孩子的现状,我采用脚踏实地的从读开始。

    吴晓妮:王婧老师的三个学习任务指向的就是对文本的分析。

    冯淑娜:王婧老师的课堂从眼花缭乱到扎进泥土里,朴实有效。

    吴晓妮:王婧老师的找过去式的这个环节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刻意的让学生找,能不能问孩子们你们在读文本的时候有什么困扰?孩子们会展示出自己不会读的单词,把这些单词一梳理发现它们都是动词的过去式,这是一条梳理线,说定还会梳理出第二条线索就是皇后,公主,小矮人等这些单词,这也是一种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定位到课堂内容的聚焦点,根据教学点变成你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变成了手电筒进行发散,我们要让我们的学习任务扎根泥土里,我有三个想法:1.学习任务必须有充足的学习的时间(任务的抛出、孩子们的交流分享、老师的引领);要想让学习任务有充足的探究时间,那我们学习内容的选择就要有所取舍,要聚焦。2.学生要有充足的时间的交流和分享,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有在交流和分享中有所提升;3.必须要有新的经验形成,课堂有你出乎预料之内的东西,有惊喜。

    下期预告:《论语》

    主持人:高月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al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