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奥数大赛中国队“全军覆没”,胜任力专家称选拔制度是主因

奥数大赛中国队“全军覆没”,胜任力专家称选拔制度是主因

作者: 夹生饭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10:57 被阅读0次

    2月25日,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成绩公布,中国队无一人获得金牌,最好的成绩是银牌第15名,总成绩排名第6。

    其中,中国选手几乎被一道数学组合题“团灭”,除了其中一名同学拿了1分,另外5名同学全是0分。而获得金牌的9名其他国家的选手,有7人这一题满分。

    (总分排名)

    01

    赛果是否与禁赛令相关?

    中国向来是“奥数大国”,在过去的国际数学竞赛中,都是冠军拿到手软。自1985年中国首次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以来,截止2018年,中国在33年间已经获得204枚金牌、179枚银牌、133枚铜牌,将516枚奖牌收入囊中。

    面对这次罗马尼亚数学大赛的结果,网友们就不买账了。究其原因,不少网友归咎于教育部的“禁赛令”。事实真的如此?

    教育部是在2001年发布奥数禁令,随后几年北京、广东、河北、浙江、江苏等各省陆续采取措施,叫停“奥数”。而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举办自2008年,中国队在2009年参加第二届的大赛。中国队参赛至今,成绩一直有所起伏。

    根据维基百科数据显示,中国队总成绩共获得2次第一名(2009年和2012年),一次第二名(2010年)2次第3名(2015年和2017年),另外5次成绩排名都在3名以外。起起伏伏成绩说明了一个问题,“禁奥令”并不能直接解释这次的赛果。

    02

    一道团灭题暴露根本性问题

    针对其中一道“团灭”中国队的组合题,领队翟振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生没有审题失误,题目都看懂了,没有做出来说明学生在组合方面有一些欠缺。“全军覆没”的说法不太准确,此次比赛以锻炼为主,并非最强阵容。

    (组合题)

    有网友总结道,在数学竞赛的几个分支中,组合数学的本质难度最大,提分较慢,导致备赛过程中不受重视。虽然多做题对提高数学能力有帮助,但组合数学不像几何和代数那样有很强的模式。“组合可能更需要天赋一点,其他方面是套路更多一些,组合很多靠悟而不是靠学。”

    综上所述,这是选拔制度出现了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奥数,这违反教育学基本的规律,通常也就是3%、5%左右的人可能有这方面的优势。

    广州胜任力教育研究院奥数专家成涛说道,曾经的全民奥数时期,不管是有天赋的、没天赋的,有兴趣的没兴趣的,为了升学加分,统统一股脑地加入奥数大军。而靠刷题、背公式等填鸭式的教学,对于有天赋的孩子来说,是在扼杀他们的创造性;对于没天赋,没有足够胜任力的孩子来说,无疑在加剧痛苦的一件事。

    广州胜任力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易读初二之时参加全市的数学竞赛,从未参加过专门的培训,结果以72分赢得全市的第一名,成绩是第二名36分的一倍。对此,他深有感悟。

    中国是在1985年第一次参与奥林匹克大赛。早前的人员选拔完全靠人才自然涌现,学校再组织起来进行免费的培训,教学方式以思路指导为主。

    随着奥数加分升学的功用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家长将孩子送入奥数大军,又因为生源的资质差异,催生出填鸭式的教学组织,打破了原本那套相对自然、符合科学规律的生态平衡。背公式、疯狂刷题的这套填鸭式教学手段,加之培训时间过长,使得有天赋的学生创造性被抑制,没有天赋的学生痛苦地在中低层停滞。

    唐易分析道,如今奥数课外辅导不断高端化,覆盖面仅限于大城市,一对一高消费,这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让有支付能力的家庭的小孩不断脱颖而出;二是让培训没有覆盖的地区的有天赋的小孩失去很多机会。

    唐易朋友的一个小孩前几年在美国就读高三,平时也没有参考过专门的培训,只是对做数题很感兴趣,结果选拨进入国家队之中只集中进行两周的培训,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金牌。

    对比美国对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队伍经过层层筛选,再集中培训的机制,再反观美国近年来的奥数成绩,2015年至今,美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共获得3个冠军,3个团队第一,在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中也拿了3个团队第一,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胜任力是他们逆袭的主因。

    都说不能全民奥数,也不能没有奥数。因此,只有通过胜任力测评手段,挑选出更适合学习奥数的孩子,再加以科学的培训方式,才能发挥出奥数本身的最大价值和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奥数大赛中国队“全军覆没”,胜任力专家称选拔制度是主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aq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