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筑基课第5课复盘

筑基课第5课复盘

作者: 她他_0af7 | 来源:发表于2021-11-03 20:52 被阅读0次

    一:社会知觉

    含义:对社会的整体的看法。

    咨询时要了解一个人的知觉,也要了解他的社会知觉。他对社会的看法、对人际的看法、对一件事件的看法。

    社会知觉影响因素:

    1、经验:

    我们对事情怎么看,往往跟我们的经验有关系。这就是世界多元,都有道理。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说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们生活中很多的沟通不畅的往往都是站在我们的角度去说话,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去以为对方明白是什么样的。你的经验往往是你的经验,比如一个树桩子对厨师来说是菜板,对农民来说,是柴火,对艺术家来说,是艺术品,对园林师来说,是盆景,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同样的东西有不同的看法。  

    2、需要:

    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看法都跟我们的需要有关。因为我们需要哪一块,对哪一块就会了解更多,我们对它的看法感受都会发生变化。我们不需要的时候,就感觉无所谓啊,那算啥啊,但我们需要的时候就感觉很重要,就是我们的感受随时都在发生变化。

    3、兴趣:

    需要和兴趣是相连的,有需要可能才有兴趣,有兴趣可能在这一块是需要的。

    4、情绪:

    情绪是非常影响人的,所有你有情绪的地方其实都是因为你在乎,你想要,你看重,所以你才会有情绪,触动了你的点。

    一个人心情好时和心情不好时对事情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社会知觉的几个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就是第一印象。

    我们往往会受第一印象的影响。首因效应会有70-80%是准确的,首因效应有它的道理,但也不要坚信一定是如此就好了。首因一般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2、近因效应:

    我们一直感觉这个人挺好的,结果最近你有事有求于他,你感觉他能办成,结果他不给办,所有之前的好印象全部都没了。最近因素的影响这就叫近因效应。近因一般发生在熟人之间。

    升米恩,斗米仇,按照规则与设置至关重要。

    3、晕轮效应:

    以偏概全,我们因为一个人感觉啥都好。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就是晕轮效应。

    避免晕轮效应的办法:具体化

    4、刻板效应:

    说到哪个人,就想到那个人怎么样。比如,东北男人大男子主义,都是这样吗?不是,有的东北男人非常体贴。当我们提到啥,脑海里立刻出现的东西,就叫刻板效应。

    归因

    归因:我们对社会的看法容易导致归因,尤其对自己的归因,对婚姻的归因,这都是社会知觉里的内容,就是我们遇上的各种事情的看法都属于社会知觉。

    归因常见的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当孩子出现挫折的时候,他老是埋怨别人,这就是外归因。都怪考试太难,都怪老师,都怪领导怎么样,当孩子这样时,你也无需反应,因为外归因往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那些抑郁症的往往都是内归因。所以,人有不顺之后往往会一是会选择攻击外部,一是会选择攻击内部。 那些攻击自己的往往容易导致出现问题,心理的问题精神的问题。而那些外归因的,人家活得挺好,为啥,骂完了也结束了,自己没事。因为不归因于自己,容易健康一些。所以外归因有外归因的好处。

    内归因有内归因好处:这个事怪我,我需要调整自己。这就是焦点所讲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它正面的意义,关键是你能看到哪一面。

    但是我们习惯于内归因,不幸福的婚姻往往都是内归因,老公本来在外面遇到事很难受了,回到家我们把他怼一顿;孩子在外面本来已经很难受了,回到家把他怼一顿。我们很容易对身边的人内归因,都怪你,都是因为你怎么样所以才怎么样。所以内归因的结果是家庭会伤人。武志红老师写本书叫《家庭会伤人》。

    (四)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就是我们在社会中做事的动力。包括亲和、利他、成就和侵犯。

    1、亲和:

    亲和就是亲近合群。在社会上都需要亲和,有亲和才能建立相对良好的关系,才能感觉到温暖、感觉到关怀,感觉到爱,能更多地交流信息,感觉到不孤独等等。

    尤其是女士拉个闺蜜,还有青少年也特别需要朋友,这就是亲和。

    亲和起源于依恋,跟别人有没有好的亲和,往往源自他跟他主要抚养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婴儿期(0-3岁)和幼儿期(3-6、7岁)。一般跟主要抚养者之间的关系越和谐,越亲密,越容易跟别人亲和。

    2、利他:

    有利于他人。比如助人,我们天生有助人之心,只不过助人会受一系列的影响,比如外部环境,天气好的时候容易助人,不那么忙的时候容易助人,如果助人之后得到很好的榜样,认可,或者有奖励会容易去助人。

    拓展一下:

    我们要去找人帮助的时候,需要考虑,什么时候别人更容易帮你。选择别人心情好的时候,天气也不错,最近春风得意,这个时候容易帮你。助人还有一个特点,如果有他人在场也不容易助人,如果他人在场导致责任分散,反正有别人在,我不帮有人会帮,如果没人在场,帮的机率反而会更大,如果我不帮,这个人怎么办?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自己会很煎熬。所以我们找人帮忙要格外注意,千万不要让人家知道我们找了别人。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看重。

    3、成就:

    自尊=成就/抱负,一个人往往成就越大越自尊,越成功越容易自尊,抱负越大自尊越低。抱负越大越不容易实现,越容易受挫。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一是目标的吸引力

    如果这件事对他没有吸引力,他就不容易有动机。他都不想要,他无所谓,他怎么能有动机呢?怎么可能在乎呢?

    二是成功与失败的主观概率

    如果他感觉我做了也不可能实现,他可能就不做了。

    我们不怕努力,我们怕的是努力之后没有效果。

    三是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如果感觉干这件事太无聊了,没有任何的意义,他就不容易去干。

    因为基础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早就满足了,所以他就会更多的去追求能不能展现自己的自我的价值。如果感觉不能,工作再好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是太想干的。

    4、侵犯

    侵犯他人的影响因素:

    一是目标的受阻程度,如果他感觉他的目标能实现,侵犯他人的概率会小,如果不能实现,会有情绪,感觉目标不能实现又希望实现,很容易有情绪,容易去攻击;或者他感觉不公平也容易去攻击,去侵犯。

    二是侵犯后果。

    如果侵犯之后惩罚非常严重,就要掂量掂量要不要侵犯,如果侵犯之后没有后果,可能就会继续侵犯。

    三是情绪状态。

    如果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好,也容易侵犯他人。

    四是自控力。如果一个人自控力不太好,或处于醉酒状态,也容易出现侵犯行为。有的人平时挺好,喝酒就会出现侵犯行为。

    五是道德水平有关,道德水平低的时候容易侵犯。

    【总结】目标不能设定的太高,不能让他感觉到很困难,要尽量的公平,要跟他探讨侵犯之后的后果可能是什么。在他情绪状态很糟糕的时候,给他更多的理解,而不是这个时候去讲道理,再去激怒他,不去跟他说你敢怎么样试试,自控力太差的人,不要跟他冲突,还有道德水平低的人也容易侵犯。

    (五)情绪

    社会情绪包括好多方面:内疚、自责、妒嫉等。“和其光,同其尘”,人都有嫉妒心,要尽量低调,才不外露。

    (六)态度

    态度形成的规律:

    三步:依从,认同,内化

    依从是愿意去接触,这是前提,不愿意接触就不可能产生依从,接触不排斥,他就开始卷入,依从就是一种卷入。

    当他对这件事情可能卷入了,逐渐深入,就开始产生了认同,越了解越认同,了解多了就会更加的认同,认同多了,慢慢时间长了,带来内化。

    同样让孩子有什么态度的时候一样,首先不要一上来制定很多目标,提出很多要求,人家还没有尝试呢,他都没有依从的机会,怎么可能认同,更不可能内化。应该先让他试试,试试才有了依从的机会,在试的过程中给了更多的鼓励和欣赏,就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认同,认同之后,能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就会内化。

    遵从规律而为,才能更多的转变态度。

    态度的转变:

    有四个构成要素: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情境。

    要想转变一个人的态度,需要另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传递特定的信息他才会去转变。

    情境:在特定的环境下,传递者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都是月亮惹的祸》,是归于情境。要想转变一个人的态度,就要选场合。比如妈妈要孩子态度转变,在孩子心情好时就容易达成。

    传递者:受传递者影响,传递者的可信。

    父母要言而有信。

    沟通信息:要针对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沟通。

    接受者:有的人容易沟通,有的人不容易沟通,有的人可能处于逆反期,有的人可能人格非常完善,不容易受其他人的影响等等。

    二、他人

    1、沟通:

    信息源:就是传递者,跟刚才态度转变很像,信息接受人就是接受者,背景就是情境,然后沟通的过程中,不是跟他说过去就结束了,而是要有反馈。

    2、人际:良好人际的原则,什么时候人际关系比较好?相互的,如果单方面的付出的话,关系不可能持久,都是相互的,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因为人都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这就是相互性原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关系就会更长久。还有交换,你对我有帮助,我对你有帮助,那么关系也会更长久,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保护也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是不错的。所以就不喜欢别人来否定自己,所以都喜欢认可我们的、欣赏我们的人。

    平等原则:我们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平等的话才有更多的交流,关系才比较好。亲子关系不好往往是因为不平等。

    人际的几种程度:亲和、喜欢和爱。亲和起源于依恋。亲和是最低层次的人际,喜欢是再高一层次的,爱是最高层次的。从亲和到喜欢然后到爱,感觉这个人不错,就有了亲和,有了亲和慢慢接触多了就有了喜欢,喜欢到一定程度就有了爱。

    喜欢和爱是什么区别?

    区别:爱往往是会有更多的依恋、利他、亲密、离他不行,不在一块特别想,利他,给对方更多的奉献,爱情以性为基础。

    喜欢受哪些影响:1、熟悉与邻近。2、相似。我们都喜欢跟我们相似的人,我们也喜欢跟我们互补的人。爱情的黄金法则:价值观相似,性格互补。3、外貌好的,喜欢长得好看的人。4、有才能。5、最喜欢有才能又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感觉跟我们离得近。如果太有才了,完美无暇,感觉离我们太远啦。

    人格,真诚在人际关系中排第一。最让人讨厌的是虚伪,别把别人当傻子,你把别人当傻子,你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傻瓜。

    3、婚恋家庭

    家庭的核心是夫妻,我们好多人都搞错了,把孩子当成核心。把两口子的感情经营好,孩子在家庭中会更稳定。温暖、稳定的环境才会让人更好的成长,让孩子更好的生长。夫妻关系才是核心,真正爱孩子就好好爱另外一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筑基课第5课复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ax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