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西奥迪尼的《影响力》,第一遍看时是因为在网络上看到推荐,觉得还不错就买来看,看完的感觉是这是一本好书,明白我们是怎么被别人影响,和别人是怎么利用这些工具影响他人的,可当时并没有想到要用这些工具去影响他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西奥迪尼的这本《影响力》,自1984年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书中详述了影响人决策的几个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人做出决策,之所以二刷这本书,是因为现在的工作与销售相关,要更多的去影响他人购买,把它当作工具书来看了。
书中写了六人影响他人决策的工具,分别为互惠、权威、一致、从众、喜好和稀缺,下面一一说明我的理解。
互惠,人是社会性动物,当受到来自他人的恩惠时,我们就倾向于给回他人回报,这也是国人讲的礼尚往来,别人给你送礼物你也会想着回送他人礼物,在邻里关系中今天你帮了我一个忙,明天你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能帮得上就会尽可能的帮。
我们平时在逛商场时,总会有销售员让我们试用试吃,除了他们的东西质量非常好之外,我们会买他的东西还有另一个原因,我们吃都吃了,用都用了,不买一份回家也不好意思,这就是利用了互惠原理的销售方式。
所以当我们想让一个人顺从我们,可以用赠送礼物或者给人帮忙的方式,让人觉得对我们有所亏欠,这时提出我们想让他做出的决定,就更容易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
权威,我们从小在大人们的呵护中长大,受父母老师的教育,也不可能对世界的每个领域都能有所了解,所以在我们不熟悉的领域,我们会向比我们懂行的人询问,最好这个人是这个领域里的高人,比如行业里的专家学者,学院里的教授。
这个是盲从的心理,特别是在别人都说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很利害的时候,一旦自己在这个领域有问题或疑问时,就会不加思考的相信,所以想让别人相信你说的话,可以让他觉得你是这个行业里的牛人,这样和这个行业相关的事情他就会无条件的相信你,到了这个时候也就可以轻松的让人顺从你了。
一致,我们讨厌那些说话不算话的人,同时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个说话算话的人,还有就是我们都倾向于什么人说什么话,当某个人被贴上某个标签时,为了维护这个标签,他就不容易做出与这个标签相反的事,说相反的话,比如当你被人说是好人时,在那个场合下就不会做出人们觉得是坏人才干得出来的事,才说得出来的话。
一个人就某个事做出了承诺,也就是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形象,与这个形象不相匹配的事就不会做,最终就算是这个承诺已经不存在,为了保持形象的一致性,这个人还是会自我找到相应的理由去维持这个形象,所以不管是这个人自己做出的承诺,还是别人给他树立的形象,只要他有意无意的以这个形象去行事,他就不会做出与这个形象不匹配的事。
社会认同,一个人的时候要做决策时,会独立进行思考权衡后进行,可如果是身边的一群人他们也要就同一问题进行决策,那我们就会通过参考别人的决策而进行决策,当身边的多数人都一致的做了相同的决策,如果我们自己的决策与他们不一样,那么我们就会想是不是自己的决策出了问题,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决策依据,最终有可能就会做出与大多数一致的决策。
这种心理也叫从众心理,人们会不自觉的做出与大多数人一致的决策,就比如我们去吃饭,在一起的两家店我们都没去过,不知道哪家做的好吃,但是其中一家几乎没人在吃,而另外一家则是坐满了人,我们会觉得哪家的好吃一些呢,当然都会想没人吃的做得不好吃所以没人吃。
这个现象法国的勒庞在《乌合之众》里有非常深入的解读,说的就是一个高智商的人,一旦进入到一群人里边,他的智商就和这群众人一样,也会做出低智商的决策,所以广告里说有多少亿人在用的产品,卖出多少多少亿份等等,用的就是人们从众的心理。
爱好,指的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喜好,也是信任的基石,书里写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喜好的几种理由:外表,相似性,接触与合作,条件反射与关联。
外表自不必说,每个人都喜欢美,长得好看就能得到人的第一好感。
相似,可以是两个人之间相同的籍贯,穿相似颜色的衣服,共同的爱好等等都可以,这个要说出来。
接触与合作,就是一起作过一些事情,特别是那些要一起努力才能完成的事,在做的过程中有敌对方效果就会更好。
条件反射与关联,书中写到民众把对恶劣天气的怨气转到天气预报员身上,反过来如果我们把美好的事物与我们相关联到一起,那么也是可以让人们有好感。
让人对我们产生爱好,我们说的话就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达到我们想达到的效果。
稀缺,物以稀为贵,达芬奇的画能卖出天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稀缺,人们对稀缺的东西有占有的欲望,在很多的销售场景中,用仅剩少量,最后两天等词来让人有‘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感觉,从而激发人购买的欲望。
上面六个影响力工具,可以是单个使用,也可以组合在一起,用好了组合工具效果会比单一工具更好,而不同的组合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千千万万种场景可以有千千万万种组合去应对。
影响力工具用来影响人,工具不分好坏,好人用来做好事,坏蛋用来做坏事,最后还是希望天下无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