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书是讲了生活常识。
1、货币的起源
亚当斯密当是讲了个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钱的概念,一位村民是养鸡专业户,另一位村民是铁匠,双方都想要对方的东西,怎么办呢?于是就用鸡换铁匠做的锤子。 但是不是每次都想要对方的东西,锤子也不能天天要一个,怎么办呢,就开始以物换物。但是以物换物有个缺点,就是没法衡量货物的质量。于是开始有了借条,后来开始用一种等价交换物来充当货币,就是贝壳。但是贝壳在当时特别少,而且工艺对贝壳的压力越高,后来追荐发展为硬币和纸币。
2、生娃是门经济学
原始形人口特点,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传统型是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现代型是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人口多那么劳动力就丰富,人才可选择性多,同样消费能力和群体也会多一些。但是同样,资源是有限的,所以看似是生孩子其实也是经济问题
3、消费陷阱
人都会有心理账户,每个人花钱都是有目的的,如果给自己买,可能会舍不得,但是如果是送男女朋友礼物,花的是情感账户,贵点也愿意。所以商家会用广告营销,把商品移到你愿意掏钱的点上。
在这里写一点另一本书里的内容,商品其实也是故事,真正卖的好的内容都是解决消费者的哲学问题。比如洁厕灵,广告上会有个妈妈做完了卫生对着屏幕开心的笑,孩子夸妈妈真厉害。当她用洁厕灵的时候,解决的是外部问题,当孩子说妈妈真棒的时候解决了内部问题,当妈妈笑的时候,这个问题升到了家庭幸福的问题,这解决的是哲学问题。
所以卖的好的产品一定是解决了以上这几个问题。
经济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