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钱心理学》

《金钱心理学》

作者: 筱筱蛋坑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3:56 被阅读0次

    金钱无罪,出问题的是购物者的无节制的欲望或病态的心理。当我们谈论金钱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比起当前的金钱困境,它背后的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更值得关注。

    法 蒂耶利·伽鲁瓦

    作者的写作功底不是很强,整本书读起来节奏感很不好,很多相似的案例堆叠,很多道理不断重复。给整本书分一下层次:金钱家庭、消费动机、金钱疾病。

    金钱家庭

    我们的教育决定了对金钱的态度,夫妻之间维持良好的金钱关系,有利于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适当和孩子提钱,让他们知道钱来之不易,理解为何要节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金钱的问题,父母有能力处理金钱问题,不要让孩子对此产生焦虑。良好的金钱观要对金钱有敬畏心,所谓敬畏不是远离,而是学会与之相处。金钱不能代替情感,不能代表个人魅力,不能完全代表成功和权力。工作不只是为了获取金钱,也要提升工作的功能价值,使劳动成果受到尊敬。另外,使别人快乐是最美的姿态之一,要学会分享。等待是一门艺术,培养理性思维,多思考消费的合理性。

    夫妻关系总和钱纠缠不清,其实是金钱背后代表的权力,不平衡的关系让夫妻结构变得脆弱。每个人都能在对方的赞同下发挥某一方面能力时,才能找到平衡。钱代表了信任投入,如果婚姻主角觉察到金钱在他们关系中的重要位置,又能平静的谈论钱,就能建立长久的婚姻生活。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建立一个公共账户,双方留下一部分自由支配,重要的是从中感到自由。有效的交流方式是只谈自己的感受,不要指控,卸下对方的防御。

    消费动机

    除了必需品,其他消费多基于快感驱动,这种兴奋很容易形成记忆甚至依赖。人们追求特异、新奇的东西;成功与钱经常挂钩,花钱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虚荣心作祟,需要得到别人的赞许;花钱比费尽心思表达情感更容易;自我评价低或无自我价值的人寻找一种压抑释放;生活或工作的压力释放;大脑活跃水平对应高度感官刺激,追求冒险和挑战。

    消费水平往往暴露出生活、工作或认知方面的问题,花钱只是一种逃避问题的方式,是一种现象,重要的是解决本因,真正让一切变好。比如压力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等方式排解。记录购物前、购物中、购物后的情绪,把想法和思路显现出来,分析本质原因(对于很多行为习惯管理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不要被情感所控制。重新构建对金钱的认知,保证生存需要,适当满足欲望。花一些时间做小结,希望从生活中获取什么,又得到了什么,评估自己拥有的,而不是总与别人做比较。区分职业生活和私人生活,生活的成功或证明自己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这条针对工作狂)。

    金钱疾病

    我们大部分的行为都源于被强化的条件反射过程(强化学习)。消费会引发大脑分泌出内啡肽,产生快感,依赖这种快感会如吸毒一般难以戒掉。而紧张本身也存在某种快感,很多行为正是寻求快感重现。无法抗拒这种诱惑的人,总产生尽快得到某个物品的想法,身心受到牵制,不能购买时会产生戒断反应,伴随头痛、恶心等生理反应。

    强迫症患者伴随完美主义和谨小慎微。保留时间会使他们沉溺于过去的生活,无法解脱出来,表现出囤积物品。对生活的焦虑不安,认为一切坏事都有可能发生,表现出吝啬和小气。对自己的要求高,追求完美,表现为对自身和他人的严厉苛刻。强迫症经常伴随着焦虑,虽然相处起来并不舒服,但是更值得身边人关心。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不节制购物,来摆脱心理痛苦。通过购买来展现自己的能力、验证别人对自己的依赖。有攻击性和暴力倾向的人也会出现大量消费,以挥霍钱财表达愤怒、挫折和失望。赌徒会从赌博中逃避生活,有种成为富人的虚幻感。赌博也会是一种自暴自弃的方式,童年阴影、亲朋分离等都会引起自我毁灭,不再继续生存下去。暴富的人会脱离以前的社会圈子,但无法融入新的圈子,不公平使人嫉妒,促使别人拒绝接受。获取的财富超过付出的努力时,会让人产生负罪感。骗子或偷盗行为的心理方式有很多种:下意识想受到惩罚,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很低;从众压力;怨愤;没有法律、道德的概念;从他人痛苦或违法行为中得到快感或自我认可。骗子独占了大众心里的隐秘倾向:财富、权力和梦想。关键是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钱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dz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