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研究1

中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研究1

作者: 秋沼芰荷 | 来源:发表于2024-09-06 11:25 被阅读0次

    很多中外学者,包括英国上个世纪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教授费正清,以及华裔学者包括黄仁宇等在内,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为便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孔子文化塑成的社会土壤,在此归类为六点。

    第一,黄土疏松肥沃,随黄河冲积而广布中原,易于开展原始农耕。

    第二,中原是地球上仅有的三大原始农耕基地,但气候怪异,每年降雨全部集中在夏秋三个月,导致旱涝灾害频仍。民国时著名学者姚善友,写过一本书叫《图书集成》。

    书中描述他考察了民国往前历数两千两百七十年间史书上记载的重大旱情、涝灾以及其它灾难,发现两千多年里史书上记载的重大旱灾1392次,重大水灾1621次,这其中还没有计算虫灾、蝗灾等等,平均每年发生灾情1.33次。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春秋时代,大家互为敌国却互借粮食的原因。

    举个例子。秦穆公时代,晋国发生重大旱灾。于是晋国向秦国借粮食,秦穆公慨然应允。但是众所周知,秦晋两国历来是敌国,因为晋国就在秦国的东面,秦国东出函谷关,逐鹿中原,面临的第一大障碍就是晋国。

    所谓“秦晋之好”,正因为两国关系极度紧张,不得不以和亲的方式缓和紧张关系。数年以后,秦国发生巨大灾情,向晋国借粮,此时晋国国君晋惠公,不但不向秦国借粮,反而认为秦国这时候最为衰弱,举兵进犯秦国。于是秦穆公率领老秦民跟晋国打了一场著名大战,史称“韩原之战”,把晋军打得大败,活捉了晋惠公。

    因此,在中原大地上,尽管它是农业文明的重要生发地,却灾害频仍。大家分立为小国,谁都无法安宁生存。

    (本文编辑整理于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研究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gh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