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外汉之恋(连载十)调剂还是不调剂

外汉之恋(连载十)调剂还是不调剂

作者: 众山小 | 来源:发表于2015-09-06 11:45 被阅读311次

    考研三步曲,自己走完了两步,剩下的就是报名和考试了。

    这里所说的报名,是指网上报名确认,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都知道,只有走完这个程序,你才能算是一名正式的“待考生”了。

    我记得自己那年的报名确认是2004年的11月份,在济南的一个大剧院里进行的。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时现场报名确认之后,拿到了报名回执,打印出来的。这上面的信息,就是你要呈现在你所要报考的学校的面前的。

    我拿到自己的报名回执一看,就傻了眼。

    因为,那上边,自己现场拍的一寸照片,比身份证上的照片还要难看….

    单是难看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自己的那张照片,眼皮都没抬起,怎么看怎么像刚睡醒的样子。

    总之,那是自己曾经照过的最失败的照片,没有之一。

    回到宿舍,把回执往宿舍里的人面前一展示,宿舍里顿时响起了不怀好意的大笑。

    “哎你们说这张照片会不会影响我录取啊?”我说这话是认真的。

    “拉倒吧!你这又不是去选美!”让哥一边说一边鄙视我。

    “还真难说,你想啊,你这张照片展示在人家面前,起码第一印象就不好,看你这精神风貌!”老宋倒是很认真。

    我很纠结,真的,这个时候绝不是一种“自恋”了,是一种很认真的担心,已经为考北语倾注了几乎全部的智慧和努力,自己不想也不允许出任何“低级错误”。

    正在那纠结呢,还是睡在上铺的兄弟一句话做了了断:“有啥好纠结的?就好像你现在已经过了初试似的!”

    对啊,我还是先把初试过了再说吧….

    于是不再为这个小插曲纠结,在接来下的两个月里,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复习,还是复习。

    两个月后,济南的冬天,迎来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己分到的考场在济南一所中学里,从在济南的二姨家坐公交车过去大概半个小时。考研的前一晚,为了能休息好,我在二姨家过夜,细心的二姨看了看我的鞋,给我加了一双棉鞋垫。

    就是这双鞋垫,温暖着自己的脚,也温暖着自己的心,度过了那寒冷的两天。

    第一天考公共课,考场里坐得满满的,我甚至还看到了几个来自山师中文系的“脸熟”,下午考完英语回到二姨家,我就给妈打电话,说“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北语”。

    第二天考专业课,一进考场,惊讶地发现参加考试的人缺了近三分之一,只剩下大半个考场的我们继续朝着目标努力。

    此情此景,就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就一定会失败”的最好写照。

    单科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看似漫长,其实“答完试卷”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时候,平时的积累和沉淀就派上了用场。虽然题很多,也不容易,但是在研究过N次北语考研真题和做过大量练习题之后,每一个题都只是“变了个样子”而已。知识性的题,从记忆里提取,考察能力的题,稍作思考和分析,然后就是奋笔疾书,拼命答题。

    第二天下午,考到最后一科,语言学和《教育学引论》的合卷,答到最后一个题的时候,我看了一下题目,一个十分的论述题,完全没有概念和思路,我又扫了一眼手表,离交卷还有五分钟。

    有两个选择,放弃这十分,回头去检查修改前面的答题,或者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写多少写多少,能得几分得几分。

    来不及犹豫,我选择了后者,考试结束铃响,自己也放下了笔,长出了一口气。

    考完了,历时近一年的努力结束了!

    “我已经把自己该做的全都做了,剩下的交给上天去决定吧。”这就是走出考场,自己的全部感觉。

    我真的已经是在我能力范围内全力以赴了,具体来说:一,所有考试科目提到的参考书,自己都已经买来并且借来,并且按照前辈的建议分重点阅读学习;二,近五年北语考研真题,自己从网上买来,已经研究了N次;三,《现代汉语千题题解》,自己在不同的阶段做了三遍,每一遍都比上一遍要快,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和理解;四,《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里边很多理论和术语自己都没有概念,用了个笨办法,几乎把全书有可能考的纲目和知识性的东西全部背过了。

    “尽人事,听天命”,剩下的就是等待了。

    然而“等待”的过程比“奋斗”还需要毅力。

    2006年12月26日,北语研究生新年晚会,已经在北语读研一的我跟舍友一起表演了一个自编的“长篇相声”《郁闷》。在相声中,我们提到“初试以后等北语复试分数线等得让人郁闷”,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哈哈大笑,鼓掌,回应。

    看来,“北语的复试分数线出来得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啊。

    有多晚呢?2006年1月7日考研初试结束,整整三个月之后,4月7号,北语的复试分数线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而那个时候,我们同宿舍的两个哥们,都已经参加了复试回来了,一个去了北京,一个苏州。看着他们,你心里能不捉急?

    更让你捉急的,是“复述分数线出来得晚”给所有初试成绩不上不下的童鞋出了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就是:要不要调剂。

    很不幸,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大概在06年3月的时候,从网上得知自己的考研初试成绩是344分,我就开始面对“调剂”这个问题。

    这个分数用“尴尬”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因为根据我之前的调查研究,北语课教专业的复试线,近几年来,最低的一次是330分,最高的一次是360分,我的这个分数,正好在最中间,气得你干瞪眼。

    所以我也面临了“要不要调剂”的难题。如果调剂,去一个比北语分数线低一点的大学应该没有问题,至少还可以让母亲对人骄傲地说自己的儿子考上了研究生;如果不调剂,没有人,没有任何信息可以保证自己一定能被录取。

    好在这个问题上自己没有任何犹豫,我就是冲着北语去的,所以“要么进北语,要么回家”是自己内心最坚定的声音。

    这种坚定,最终把自己送进了北语。

    “课教线出来了,337!”那一年,不是刷微博,也没有朋友圈,我是在“爱北语”论坛上看到的这个帖子。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守在电脑前,而母亲,在厨房包饺子。

    据说双鱼座“越努力越幸运”,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是比复试分数线多7分的幸运。

    我经常会很好奇:自己没有放弃的最后一场的那最后一道题,我得了几分?

    许多年之后,当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我的新浪微博“北语刘志刚”上,经常收到考研的后来者发来的信息,询问我关于是否要调剂的疑惑。

    这就是我的答案。

    �考研的这段经历,还经常让我想起《我和泰宇的故事》。7年之后,这位从山西走出来的学弟,与我当初的境遇如出一辙。面对要不要调剂的困惑,这是我们两个的故事。

    不妨点开这个链接,看一看完整的我和泰宇的故事。我和泰宇的故事_皮皮

    而我知道,我和泰宇的故事,泰宇和后来者的故事,后来者和再后来者的故事,还在继续…..

    已经实现了梦想的善良的人,总会把梦想的薪火传递。

    2015年9月6日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外汉之恋(连载十)调剂还是不调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hr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