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星期前,女儿就说和我看一次电影,而且强调只和我看,看得出来对电影的重视程度。只因为现在还在过节,来来往往人情多,一直没机会和女儿看电影,也算是辜负她的一番好意。
看着现在都在谈论贾玲编导的《你好,李焕英》,我大致知道了女儿要和我一起看电影的内容。昨天家里来客人招呼他们打牌,我自己单着,不禁想起这部电影,于是想去看一遍,事先总听到说,这部电影比八十年代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更动情,看时一定要多准备纸巾什么,恐怕用情太深。《妈妈,再爱我一次》在未成家时看过这部电影,那时记得我们晚上还要上夜班,当时我在外面学习,不需上夜班,约很好的姐妹一起看,她当晚还要上班。当时这部电影很吃香,看得众人多,一场接一场。预计我们买票的时间延迟了,因为同去的姐妹还要上夜班,不禁埋厌我,不该约她来,电影放迟了,晚上不能休息,就要上班。我自知理亏,也不辩解,硬着头皮看完了电影,那场面真是哭得惊天动地的一点也不夸张,整部电影差不多是哭着看完的。同伴看完后也感谢我,因为电影太值得一看了。
当时对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那么动情,感情那么真挚投入,现在想来与时代有关。八十年代,还处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改革开放脚步还较缓慢,人与人之间差距不大,社会压力不大。至于自已哭得那么狠,可能还有一层意思,离家远,一年难见父母几面,上班较苦,各种复杂的心情在看电影过程中,随着剧中情节而奔放出来。过去单纯,放到现在再来看《妈妈,再爱我一次》,也许不会有过去那种感情了。生活阅历都在变,难再有初心。
看了《你好,李焕英》,说出来会得罪众人。真得没有一丁点儿值得引起我情感的共鸣。编剧编导是在用心写与导,但无论是从场景及演员没有达到那种意境,没有看了想看,放不下的感觉.不知别人怎样,本人像完成任务一样,硬着头皮看完的,造成这种心理落差,有可能是众人吹捧着好看,本人从心理上有了强烈地期盼,结果没达到意愿.自己也挺失望的。我在想幸亏没有和女儿一起来看,要不我说出的话,女儿会生气的,毕竟时代不一样,阅历大小不能与我等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