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82ef1c21ad533494.jpeg)
一、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理解、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学习:即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探索、创新、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提高认知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一个人,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狭义的学习,其实,就是专指:学生的学习。
广义——学习,指的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方式。
次广义——学习,即指:人类的学习方式。
根据不同的标准,学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指: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结果分类和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的分类。
二、学习的含义: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概念包含三层意思:
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通过学习,我们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变化,如从不会游泳到会游泳。
当然,有些学习,不会在我们的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会影响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即:改变我们的行为潜能。如宗教信仰;
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如:学会游泳后,游泳技能将终身不忘。
当然,药物、疾病、疲劳等因素,也会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暂时的、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因此,不能称为学习。如: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提高成绩,学生因疾病降低学习成绩等;
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有时候,个体的生理成熟或衰老,也会引起行为产生持久改变。如: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这是由生理成熟引起的,与经验无关,所以不能称为学习。
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正规学习——如:有计划的训练或练习,学校的学习等;另一种是随机学习——因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如:幼儿被开水烫一次,就知道开水不能摸。
次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人的学习,是“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人和动物的学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众所周知的“尝试错误说”、“顿悟说”,就解释了:人和动物,都具备的学习方式。
然而,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人的学习,不仅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这是人与动物学习的根本区别;
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动物做不到的。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①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③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三、学习的分类: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因此,对于学习,要分类,比较困难。至今,也尚未形成统一的学习分类。
下面,介绍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1)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家 加涅 认为:人类的学习现象极其复杂,不可能用一种理论解释全部学习现象,必须对学习进行分类研究。
1965年,他出版了《学习的条件》一书,该书经三次修订再版,最后一版的书名为《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他在书中,提出了学习的层次分类和学习的结果分类——两种分类方法。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1)信号学习。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
信号学习,最典型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后,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
桑代克和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是这类学习的代表。
(3)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 动作,以形成-系列的“刺激-反应” 动作联结。
很多动作技能,都是由:一系列分散的动作组成的。如:跳远,从助跑、踏板、起跳到落地。这种学习,就要用到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如:对句子的理解、造句等,就属于此类学习。
(5)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如:比较狮子和老虎的异同点的学习,就是辨别性学习。
(6)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如:对“鸟”这个概念的学习。
(7)规则学习。规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则学习,就是形成多个概念的连锁。
(8)解决问题的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系统,几乎涵盖了人和动物的所有学习类型。
加涅认为:由简单到复杂的这八类学习中,每一后继学习类型,都是前一学习类型,更加复杂的表现。前者向后者发展,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提高。
(2)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认为:教学,不仅应该考虑学习的情境和过程,还应考虑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哪些学习结果。
他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做五种学习类型,分别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实际上,这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可以随意排列。
加涅认为:按学习结果进行分类,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智力技能——表现为:运用符合或概念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这是学校中,最基本、最广泛的教育内容。从低级的读、写、算的基本言语技能,到高级技术性技能,构成了智力技能的各个水平。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这是:用以自我调控其“内部学习”过程的方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认知策略与智力技能,是有区别的——智力技能,是:运用符号处理问题的能力,指向学习者的外部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认知策略——是: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指向学习者的内部世界,是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
认知策略,不指向具体的外部内容,而是普通地适合于各种各样的知识内容。
通过认知策略的学习,学习者,将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如何有效地学习。
言语信息——是:一种能够“陈述”的知识,也叫陈述性知识。
言语信息与智力技能不同,言语信息,与知道“是什么”有关;而智力技能,则与知道“怎么做”有关。
如:学会如何通过奏鸣曲的旋律,识别出一曲奏鸣曲,是一种智力技能;而学会一支奏鸣曲,是讲述什么的,则是一例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即:操作能力,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即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如:个体学习写字、溜冰、开车、跳绳等。
很多基本的动作技能,在我们早年的生活中,就已习得,并已成为个人全部技能中的、一个“极少需要意识控制的部分”。
尽管学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强调智力技能的学习。但学校的学习中,总是包含:各种各样的动作技能——如:从儿童、小学、以及之后,学习:写字、绘画、唱歌、舞蹈、打球等。
态度——则是:影响个人,对特定的人、事、物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被称为“情感领域”的学习。
关于“态度”——我们通常期望:学校培养学生,诸如:合作、分享、责任感等,社会所赞许的态度,和热爱知识、积极学习、自信等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态度。但其实,这是一个:基于并高于智商之上的、综合的、多渠道的塑造、习得和养成。
四、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认为:学生,是通过接受学校所传授的经验学习的,可根据教育系统中,传递内容的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
知识学习——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它是来自反映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这种经验,既包括描述性经验(陈述性知识),也包括操作性经验(程序性知识)。
学生,有了这种经验,就可以解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是来自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这种经验,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和做得熟不熟练的问题。
行为规范的学习——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
通过习得行为规范,学生,将形成一定的态度,培养相应的品德。
由此可见,学习知识、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事;学习行为规范,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学生学会做人。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读书笔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e08ac3ee9a94766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