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辛弃疾的词,写尽一个被生活打磨的人体会的人生三昧。
人到中年了,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自问:我终究要一段怎么样的余生。
王澍的文章《素朴为家》给我非常大的启示和感动。一个由曾经愤青,血气方刚目中无人到现在温润平和的中年人,这个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人们自己对生活,人生的探究心得。每个阶段多有不同的人生感觉,并且不断变化。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变化:“这种感觉对我来说,我觉得像是苏醒。可能在我童年,再小一点儿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接下来你经历社会的巨大的变动,和青年的愤怒阶段,很多新的思想接进来,融合完了你会发生一次蜕变,蜕变之后你还能回到你一开始的那个原点的地方。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这个原点,它是一种普通的生活,但又不是平庸的生活。”灿烂复规于平淡,也许应该是人生的一种极致。
四十岁,以前感觉很遥远,但是不知觉的,它就来了。这是个开始沉淀的年龄,也应该知道什么是漂浮的虚空,什么是沉甸甸的本质。
人过中年后,时间变的宝贵了,不可以用来奢侈和浪费了。对外的追求使得人很疲乏,更是关乎心性的修养。“比如这种—整天不干什么,人的心灵还很充满”。 我非常喜欢王澍过日子的状态:
“我晒太阳,看远山,好像想点什么,好像没想什么。我能这样度过整整一天。”
“你看下雨,看很 长时间,雨怎么下,从屋脊顺着哪条线流下来,滴到哪里去,它最后向哪个方向走。你会对这种事情感兴趣。你就会想,有没可能做一个这样的建筑,让大家清楚看 到,雨是从那儿下来的,落到那儿之后流到了那儿,从那儿又流到了什么地方,每个转折、变化都会让人心动。 “
“有三间平房,前面一小畦菜地,再用竹篱简单围一下”。
事实上,当我们从匆忙的生活中抽出身来,能够俯下身子看看小草野花的那一刻起,你会领略到人生其实需要的不是很多,快乐和幸福也不是宏大的。对美的敏锐感觉是来自心灵的。
“首先一个人的心性变化,看待人、自然,你真正的眼光发生了很敏感和很细腻的变化;你看进去了,又看出来了。
“”我发现了内心里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是哪一种”。
林语堂先生说“人生是艺术的”。慢下来,才能走的更好。一路风景一路歌。让心灵更加滋润,也许才是四十以后的行走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