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听公信宝社区负责人戴毅说:投资是一种高消费!
当时听了也就听了,无感。因为听不懂,我投资是来赚钱的,怎么变成高消费了呢?
教科书上的投资定义是:投资者在今天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希望能在未来获得一定的回报。
回报从三个方面进行:
1、投资资金被占用的时间;
2、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3、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利息理论》的作者欧文费雪认为:投资和消费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投资只不过是在时间维度上的平衡。
如果说,我们平时的消费叫“即时消费”,那么投资就是“延迟消费”,就是把计划在今天的消费,延迟到未来的某个时候再消费。
人的大脑有两层决策系统:在绝大多数时候,你都处于感性的、冲动的、容易受诱惑的状态下,此时的你渴望“即时满足”。只有极少数时候,你才会处于理性的、思考的、自律的决策状态,此时的你能够“延迟满足”。
因为当下是可以把握的,而未来却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所以人类在大部分时候都有即时享乐、即时满足的倾向。
那为什么人们还是要做投资,愿意放弃现在的消费,去选择未来去消费呢?
因为投资人觉得如果现在不消费,而是放到未来去消费,就会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或者说更大的幸福感。
可见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仅仅是要追求眼前的幸福最大化,而是会追求整个人生跨度上的幸福最大化。
索罗斯在退休时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想获得财富,就要去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发现之前退出游戏。
在他眼中投资是一场博弈,比的是谁更聪明。聪明的人将会赚走傻瓜的钱,所以投资是一个零和游戏。
在巴菲特眼里投资就是投一家公司,一门生意,而不是股票本身。他的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绩优的企业,赚企业成长的钱。所以,在他看来投资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游戏。
我认为币圈目前这个阶段更适合用索罗斯的见解来操作。但是博弈投资需要对市场的敏感度和个人天赋要求很高,不是一般人玩得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