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秋佳节,月华灼灼,白云飘飘。举头望明月,把我的思绪拉回三四十年前的孩童时代。记忆的天空飘着两朵最重大的节日之云彩——中秋节和春节。
那时候同姓同族一百多人都聚居在在围龙老屋里,一到节日就更是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中秋之夜,吃过晚饭,又大又圆的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辉照得大地如白昼,亮堂堂的。大大的的禾坪上,围坐着三五成群的人堆,喝茶,赏月,聊天,剥花生,开柚子,尝喷香的五仁月饼和雪白如玉的香甜切糕……明月倒映在坪前弯月形的池塘里,微波粼粼,梦幻般的荡漾着。移目前看,是开阔的田野,绿油油的禾苗长得正盛,稻香里蛙声一片。两三百米之外是一片密密的竹林,虽是皓月当空,也仍是黑黝黝的一片。
犹记得,皎洁的月色下,举头望着明月,慈祥的奶奶坐在竹制靠椅上,我们几个小孩儿围着她坐在矮木凳上,听她讲嫦娥奔月和吴刚砍树的故事,跟着她念唱客家民谣《月光光》:“月光光,夜夜光,照到哪里哪里亮。……月光圆圆,细妹煲茶,阿公丢凳,大伯食茶,食到眼嘎嘎……”她还出许多客家谜语“半空吊猪肚,好吃唔好煮。”“塘头背,一只乌鸡麻,用得吃唔得。”……让我们猜得其乐融融。
春节的欢乐,对于孩子来说,就更是无与伦比的幸福。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平日里一日三餐都是素食,鲜少荤菜,青菜萝卜豆腐酱油是常态,鱼呀,鸡呀,肉呀,几不可闻。而到了春节,就一定大开杀戒,自家养的鸡呀鸭呀猪呀鱼呀,都通通成了盘中餐,如皇帝般盛享美食。喜气洋洋地穿上新衣服,兴冲冲接过父母用红纸包的几毛钱利是。胸前还挂着一个网兜橙子或桔子,想吃就时不时拎起闻一闻果香,是不能轻易开吃的,过了十天左右,等到皮起皱了,才恋恋不舍地吃得津津有味,甚至连苦涩的皮也硬生生地吃个精光。
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噼里啪啦震天响声,一定会引来几个贪玩的男孩子,在一地红红的碎碎炮纸中,仔细搜寻未燃的小炮弹,然后欢喜地捡起来,跑到一个空地,拿着冒着袅袅白烟的香条点着导火索,赶紧跑开,捂紧双耳,等着“嘭”的一声,就咧嘴欢笑。
时光荏苒,飞逝如箭。如今,丰富多样的美食,日日如过年般饕餮;款式多样色泽鲜艳夺目的新衣,天天上身如仙女飘曳,却吃起来没有物质匮乏年代时的香甜和美味无比,穿着的感觉并没有小时候的幸福快乐爆棚感。反而是,每逢佳节暗暗滋生一种淡淡的,如喝白开水的感觉在心间漫过,无喜,无惊,无忧,无愁……也许,日子就是溪河之水,静静地,从容不迫地这么流向前方的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