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级中文1班李天群
之前一直听说《活着》,却始终没有去拜读,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听说结局太过于悲伤了吧!又或许是因为这是一个悲哀的故事,凡事读后的人们都感受到深深的悲哀,而不愿在读第二次。正因如此,我还必读不可了。让我好好感受一下,到底是有多么的悲哀,是如何让人们念念不忘的。 我平时读书都是泛读,一目十行略过,但是遇见《活着》我却始终不肯翻页,一个字一个字的咀嚼,美味的食物人们总是舍不得大快朵颐的。慢慢的慢慢的品尝,终于看到最后的结尾,让我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感觉到宴席散尽后心里的落空感和失落感,却迟迟不肯离去,仍驻足在字里行间中,回忆着福贵的整个一生,放佛那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常态而已。只不过此刻我们是旁观者,即使是旁观者,我也身临其境,同时我也并未感觉到有莫大的悲哀,反而感觉到一种美好的安慰,但也仅我而言。我的第一个看法如下:就其主人公福贵整个人的一生而言来说的话,在每一个时间点上都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和曲折,刚要看到柳暗花明的时候,又剑转偏锋走上人生的下坡路。在读者看来,也许有情节上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之感,但是就连读者都感受到了难受和悲哀,那身为当事人的福贵又该当是如何的难过和悲伤,可我自始至终也没有看到富贵的痛苦之态,字里行间没有描写出来。但他的确是难受的话,当他上城里去给母亲抓药的时候无意被抓去当兵的时候,他是多么的想家和后悔呀,可是他在适应环境,同时也见证了当时中国的变革之际,最重要的是,他始终没有死亡,他一直在好好的活下去,他回家的信念被他实现。从这个方面来说,他有是幸运的。只要家人在,他的家就在,他整个人就有归属。相较于已经死去的人来说,他难道不是幸运的那一个吗?他是的,他是活着,他也是拥有幸福的,这就是事实。我的第二个想法如下:主人公福贵最开始的人生是福贵和轻松幸福的,处于上流社会中,后面开始赌博输钱变成了一个农民,看似美好的人生毁灭。读者也为他捏一把汗,但是即使是穷,他的妻子也仍然待他如初,始终跟着他,陪着他,没有离他而去。这件事情,其实是很难得的,明明生活已经这样艰难了,但是她仍然和他在一起,不离不弃。在当今富裕的现实生活中尚难以遇到如此的伴侣。那落魄的福贵又是悲哀的吗?我认为不是的。这反而是一生一世的幸福。在一个方面,我们从历史的进程上来看,正因为福贵变成了落魄的农民才得以躲过后面的改革和迫害。这又不失为一件幸运的事情。这样看来他的确不悲哀。最后一个看法如下:之所以读者认为《活着》这本书是一个悲剧,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因为所有人都在他面前死去,这样看来,那真的是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了。但是最后的福贵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我想这才是本书的最大宗旨。借用罗曼罗兰的话来说就是: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福贵虽然经历了重重磨难,但却仍然好好的活着,为什么,因为他有如此多人爱着她,他的内心是充盈而富足的,是温暖而安详的,所以他才能好好的活下去,而没有抑郁或悲伤。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同境遇而已,无所谓好与不好,只要你的心是满足而幸福的。我不太明白作者余华之前所说的,“为了活着而活着”,但现在我好像有一点明白了。的确,我们出生到死亡,除了非自然死亡之外,也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多么简单,为了活着那就活着,而且还要好好的活着,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