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立学校做教师管理,常常遭遇尴尬:由于是在体制内,教师的一切收入都来自于财政拨款,学校无法自筹资金奖勤罚懒;绩效工资虽属于二次分配,但也多用于平衡工作量,差异极小,不能体现优教优酬;编制增减与岗位调动不是教育部门说了算,对于消极怠工、配合度低的人也没有淘汰机制。
简单来说,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限,既没有财权,也没有人事权,奖惩性措施很难实施,更难奏效,教师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但是,这也并不说明,学校的教师管理工作完全无计可施,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试图做思路和方法上的突破。
一、管理制度管什么
管理制度是组织、机构、单位管理的工具,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来源于百度百科)
有些人盲信管理制度的作用,觉得制度越详细越便于管理,细则越明确管理效果越好,于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制定面面俱到的制度,下大力气维护制度的刚性。
但是实际效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制度真的需要面面俱到吗?再严格的规定也没有规定周一必须穿什么袜子。因为穿什么袜子既不影响他人,也不好检查。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不影响他人的行为是不需要制度进行规范的。比如,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是出于安全的需要,因为没有人能认识全部学生;但是要求全体老师穿校服就没有必要,因为教师是一个熟悉的群体容易辨认,服装不拘一格是对审美与爱好的尊重。再如,中小学校园限制骑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是必要的,而大学校园则没有必要,因为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可以进行更好的控制,和基本上不存在安全的隐患。
那么,我们该怎样制定管理制度?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哪些该多管哪些该少管?又该怎么管呢?
二、管理制度分类
根据利他、利己、损己、损他,可以把管理分为四类,如下图:
依据管理制度的特点可以分为:鼓励性制度、限制性制度、禁止性制度、补偿性制度。
鼓励性制度:让自己获益,让别人受益。比如,教师通过精心备课、面批作业等方式,提高教学成绩。学生获益,因为提高了教学成绩,这是利他;教师受益,优异的成绩使他获得了更多的评优评先的机会,所以利己。为了鼓励这一类行为而制定的制度,属于鼓励性制度。
限制性制度:让自己获益,让别人受损。比如,校园里骑车的问题,如果不骑车,速度慢耽误了时间,骑车的人受到了损失,这是损他;不骑车,有利于校园安全,不骑车的相关人员获益,这是利己。为了限制这一类行为而制订的制度,属于限制性制度。
禁止性制度:让自己受损,让别人受损。比如,校园里吸烟,对吸烟者和周围的人都构成了利益的损害。为了禁止这一类行为而制订的制度,属于禁止性制度。
补偿性制度:让自己受损,让别人受益。比如,加班,个人损失了时间,他人或者单位从中受益。为了补偿这一类奉献性行为而制定的制度,属于补偿性制度。
分析清楚管理制度的类型,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现行的管理制度。按照利己、利他、损己、损他的象限来衡量,很显然,最好的是利己利他,其次是损己利他,再次是损他利己,最后是损己损他。
在这里,我们需要认识到任何主张都具有导引性,无论是主张什么,还是反对什么,都具有导引性。正面宣传、积极主张自不待言;明确反对、严令禁止同样具有引导和诱惑性。著名的心理学游戏“不要想老虎”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的管理制度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对主张、鼓励方面的行为多做规定。
因此,按照前文所说的,管理制度由多到少,依次是利己利他、损己利他、损他利己、损己损他。但是事实却是,利己利他的鼓励性性措施占13%,损己利他的补偿性措施占2%,两者合起来仅占15%;损他利己的限制性措施占67%,损他损己的禁止性措施占18%,两者合起来占85%。
何其谬矣!
在管理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鼓励性措施和补偿性措施,让优教者优酬,让付出者心甘情愿,理所应该,而不能让英雄流汗又流泪。
三、如何进行鼓励与补偿
这里,我们必须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针对现状,缺乏财权和人事权,在手中握持的鼓励和惩戒的资源和权力很少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鼓励与补偿?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任何领导都应该为下属谋福利,而钱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物质报酬,当然,前提是领导者自身要保持清廉。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主张物质需求是第一层次,是基础与前提,很难跨越。西方有一位哲学家以调侃的语气说:年轻的时候,我总是觉得钱很重要,钱很重要,到老了,我才发现,钱真的很重要。也许,这也是人生真谛之一。作为管理者,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奉献,却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无私奉献,至少奉献不是常态;管理者可以自己追求情怀,却不能要求所有人都靠情怀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单凭情怀难以持久。
其次,鼓励与补偿的手段并不单一。我们的鼓励与补偿性措施之所以单一,很有可能是管理措施的制定者想法单一。
在制定鼓励与补偿性措施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楚教师们需要什么。比如,当代年轻人的自我觉醒意识更强,心中更有自我,更懂得生活,对于加班极其厌恶,对个人时间被侵占有更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希望提升待遇、荣誉,但是对于时间、尊重等心理层面的渴望比老一代更加强烈。所以,当我们不能增加待遇的时候,也可以给予时间奖励。
诸如此类,打开思路,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可行性办法:
对于认真工作者,取得优异成绩者,我们应该勤于发现,正式表彰,充分发挥表扬对人的激励作用,让工作表现优异者有被认可的满足感;
加班后,在正常的工作日,允许一定量的时间不上班,或者发一张病假、事假免计证明,凭此可以不把请假计入考核,付出的老师得到了时间上的奖励,获得了心理平衡;
毕业的时候,召开谢师大会,由学生写颁奖词,选择送给老师礼物,学生诚意满满的感谢是对老师最大的回报,教师将感到被尊重与被认可;
毕业以后,给每一名毕业生发一张校友卡,在每年的校庆日或者重大节日(比如国庆节),毕业生可以凭校友卡到校参观、吃饭,来校后,学生自然会看望自己的老师,老师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毕业的学生心中还没有忘了自己;
在学校设立教师墙和学生墙,让学生返校可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还能找到曾经的每一位老师……
兢兢业业的老师,获得了学生的尊重,内心充满职业的满足感和荣耀感,工作的幸福指数飙升。很多时候,精神上的满足虽不像物质上的满足那样直接,却更能让人感到崇高,净化心灵,充满幸福感。
有的管理者喜欢高举惩罚的大棒到处威吓,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立起来,甚至觉得管理失序是因为制度不细、手段不强、态度不狠,如此则陷入管理的恶性循环,形成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甚至是陷于尖锐对立、剑拔弩张的糟糕处境。
管理的艺术,需要管理者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去思考被管理者需要什么,思考管理措施应该怎样引导。管理的关键在于理顺人心,在于积极引导,在于使被管理者得偿所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