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钱若水,因仁孝知名,以诚待人,襟怀坦荡。他担任同州推官,主管司法行政,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钱推管”。
推官主要掌推邢狱诉讼之事,相当于现在的地方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在《大宋提刑官》里,宋慈的父亲宋巩就是一名推官,宋慈则是提刑官,不过在电视剧中,宋巩只出现于第一集中,死因为断错案而自杀。
当时钱若水有一位同僚,是做录事参军的,这个录事参军就是州里掌管文书的官员。钱若水的这位同僚曾经向一位富翁借钱,富翁知道这个录事参军的人品如何,知道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遂没有借给他。不久,这个富人家的一个女仆逃走了,钱若水的这个录事参军同僚就唆使女仆的父母,状告富家父子杀人掩尸。案子诉至大堂,一顿棍棒下来,富翁被屈打成招,也被判了死罪。
定案后,钱若水的这位录事参军同僚将案子上报知州,知州召集有关官员进行复审。多数人认为此案处理得当,表示支持案件的量刑,只有钱若水对此案产生了怀疑。钱若水认为案情的疑点太多,就把案子压了下来。他的同僚找上门来,冲他一顿乱骂,说他与富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钱若水笑笑说:“这一刀下去,几个人就要人头落地,我再仔细看看好不好?”
后来,钱若水悄悄派人找到了逃亡的女仆,把案子移送到知州大人手上,一桩险些酿成的冤假错案,就此平反。知州当堂解除枷锁,富翁一家号啕大哭,叩头不断,感恩戴德。知州受不了,就说:“不是我救了你家,是钱推官。”富豪一家去拜见钱若水,钱若水闭门不见,传话说:“是知州大人明察秋毫,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富翁一家遂绕墙而拜,久久不去。
宋《清明上河图》画卷。后来,知州大人要给钱若水请功,钱若水摇头摆手:“大人,我只是不想冤杀无辜,这是本分,从没想过要立功升官。再说,你要是一报功,我那同僚一家不就完了吗?”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钱若水辨冤的故事,钱若水办案周密,高度负责,而又谦虚、不居功,为当时远近称之。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