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键词是 舆论监督 :
舆论监督,全称为社会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外部监督)的一种,其实质是公众的监督。
舆论监督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监督权)的体现和常见形式,是社会公众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对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表达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活动。舆论则是公众对特定话题所反映的多数意见之集合,是一种社会评价和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
舆论监督常与新闻媒体联系在一起,但其本身并不能直接与新闻媒体划等号,因为新闻不一定是舆论,新闻媒体只是传播意见进而形成舆论的工具,总之,新闻媒体的监督只是舆论监督的一种,而非全部,舆论只是借助于传播工具实现其监督的目的。
舆论监督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本期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历史、法律、行政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舆论监督”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行政】
监督体系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缺陷与修补
摘要: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时代,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重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和处置失误重复出现显示监督介入的必要。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监督缺席、监督主体作用不力、监督能力不强、监督手段和方式陈旧落后、对监督定位认识偏移、信息公开不充分、问责标准稳定性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监督体系效果的发挥,有必要调整监督机构的考核方法和指标体系、用大数据作为监督的支撑性工具、以无例外为原则及时公开信息、有效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建立党内组织原则执行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评估体系。
[1]蒋来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J].监督体系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缺陷与修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0,24(06):62-70
|2|【新闻传播学】
国家治理视角下党媒监督的实践逻辑
摘要:党媒监督是党管媒体体制下的一种传媒政治实践,在国家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1990—2019年间《人民日报》的监督性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后,本文揭示了党媒监督的实践逻辑:第一,党媒监督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运转的联动机制,其实践形式包括吸纳式监督、建设性监督、纠偏式监督、评估式监督;第二,党媒监督是保持国家治理体系稳定的协调机制,在社会治理中维持着社会表达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均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被提上议程,这给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党媒监督提供了更强的实践动力,也对党政部门的监督认知、新闻媒体的监督实践与社会公众的监督参与提出了新的要求。
[2]王建新.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国家治理视角下党媒监督的实践逻辑,新闻大学. 2021,(05):81-94+124
|3|【法律】
论新闻舆论监督的合法界限
——基于名誉侵权抗辩规则的考察
摘要:《民法典》通过建构名誉侵权抗辩规则,划定新闻舆论监督的合法界限。名誉侵权抗辩区分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主要包括真实抗辩、诚实意见和公共利益抗辩。真实抗辩的适用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利益言论,与行为人是否尽核实义务无关。公正评论抗辩对意见保护不足,建议借鉴英国诽谤法上的诚实意见抗辩。侮辱性言辞的认定应当结合上下文整体语境进行理解。《民法典》第1025条、第1026条确立了公共利益抗辩,对已尽合理核实义务的严重失实内容给予保护。该抗辩不应当对自己和他人提供的失实报道区别对待,认定"合理核实义务"的核心在于行为人是否合理确信内容真实。
[3]岳业鹏.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J].论新闻舆论监督的合法界限——基于名誉侵权抗辩规则的考察,新闻大学. 2021,(03):16-31+117-118
|4|【教育学】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评价结构要素的
确立和实证分析——基于江苏四所高校数据调查
摘要: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评价,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应有之义。文章采用问卷调研法,筛选出8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评价量化指标,并依据此8项指标,对江苏省4所高校29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行为事件访谈,测量职业道德自律评价的6大结构要素,即职业品德素养、职业评聘标准、社会舆论监督、师德规范要求、教学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影响,根据调查的样本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和数列排序,确定优先顺序,确立了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评价结构要素先后排序为:职业品德素养、职业评聘标准、社会舆论监督、师德规范要求、教学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影响。按此优先顺序,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评价体系,实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质量体系PDCA循环。
[4]刘中亮等.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办公室[J].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评价结构要素的确立和实证分析——基于江苏四所高校数据调查,江苏高教. 2021,(06):94-98
|5|【经济】
舆论监督对高科技企业技术伦理行为影响的
探索性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访谈资料和相关网络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舆论监督对高科技企业技术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舆论监督从公众知情、媒介反应、政府宣传和引导3个维度作用于高科技企业技术伦理行为;舆论监督影响并通过政府技术监管和政策吸纳行为、企业技术伦理行为实施意愿、员工举报建言行为及行业协会自律行为的中介作用,影响高科技企业技术伦理行为,其中,企业技术伦理行为实施意愿对技术伦理行为的影响受企业技术伦理行为实施能力的影响;有限的舆论资源与企业技术管理决策在各自边界内协同互动,才能达到技术至善的目的。
[5]孙会等.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J].舆论监督对高科技企业技术伦理行为影响的探索性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38(02):11-18
|6|【历史】
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史研究论纲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高度重视舆论工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舆论思想。从大的段落进行划分,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党的舆论思想史宜分成上述四个阶段进行考察。百年来党的舆论思想主要内涵包括:获得对舆论的深层次认识,触及舆论所具有的深厚底蕴,发挥舆论不可低估的作用,展开有效的舆论引导,实施有力的舆论监督,主动设置新闻舆论的议题,重视国际舆论和国际传播,增强干部群众政治上的免疫能力,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百年来党的舆论思想史呈现出对马克思主义舆论思想忠实继承、以人民利益至上为贯穿始终的红线、紧随时代与时俱进发展、充分体现问题导向意识等显著特点。研究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史所能获得的启示主要包括:始终坚持高举旗帜,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勉力实现守正创新。
[6]丁柏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J].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史研究论纲,中国出版. 2021,(12):6-17
|7|【出版】
当代中国出版社会监督的发展历程、
演进逻辑及完善路径
摘要:出版社会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保障出版质量的一种具体实践方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管理部门为保障出版质量,不断完善出版社会监督体系。70余年来,中国出版社会监督的发展呈现出多种监督方式共同迭代、技术在出版社会监督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出版社会监督在出版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的演进逻辑。为更好地实现出版社会监督的功能,需提升公民的维权意识和监督意愿、强化社会组织的出版监督功能、加强媒体舆论监督的批评精神、建设出版社会监督经验交流平台、打造常规化的出版社会监督网络体系。
[7]杨石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J].当代中国出版社会监督的发展历程、演进逻辑及完善路径,科技与出版. 2021,(10):37-43
|8|【马克思主义】
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摘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是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一项重点内容。新时代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需要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构建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和重大舆情引导机制以及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重点发力。
[8]江大伟.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思想教育研究. 2020,(01):25-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