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朝,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是自豪的,那是个开放的时代,女人“昂首阔步”,外国人在唐帝国的朝廷做官,李白杜甫们酿造的唐诗则冠绝古今。王摩诘说,万国衣冠拜冕旒,泱泱中华,何等气象。甚至千年之后,写诗的人还在怀念那个时代,余光中在他著名的《寻李白》当中,说诗仙“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听的人,可能都想穿越回去,去长安的酒肆里,找到青莲居士,淡淡地道:太白先生,我这儿有壶好酒,你要不要尝一尝。
唐朝留给我们的印象,大抵如此。而对于它的前朝隋,我们则没什么好印象,隋末英雄们造反有理,隋炀帝昏君一个,似乎隋帝国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一点,一方面是历史教育过于粗犷,一方面是影视剧的强化,还有一方面是历史人物自我人设的经营。
在讲谈社系列讲中华文明史之一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当中,作者气贺泽保规认为,唐朝虽然影响力更为深远,但它更多的是承前,承隋朝的前,启后的作用相比隋就差些。隋朝虽二世而亡,但和秦一样,做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我们所熟知的,就有科举制和京杭大运河。
科举取士,是为了突破世家大族的困局。在更早的魏晋时代,由魏国司空陈群主拟的九品官人法,采用的是层层推荐的方法,依据是家世、道德、才能,这一制度设计是继两汉的察举制之后的又一人才选拔体系,一直到隋朝才真正被废除,前后存在了400年,生命力不可谓不旺盛。
九品官人法加强了中央的权力,缓解了朝廷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但是后来世家大族把持了推荐人的权力,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家大族甚至敢和朝廷分庭抗礼。所以杨坚上来就要把世家大族的力量削弱,方法就是科举制。科举制的推行实际上是一种洗牌,原来的胜利联盟破裂了,朝廷需要建立新的胜利联盟。但是,寒门出贵子重新变得可能了。自隋以降,科举制持续了1000余年,直到帝制结束,唐朝就是它的第一个继承人。
京杭大运河就更不用说了,到元朝时,诗人皮日休写诗赞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扬州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里拿隋炀帝和大禹相提并论,对于杨广后来做的事情扼腕叹惜。事实上,杨广开运河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一点想必没有人会否认。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对于隋朝历史颇有研究,她在书中提到,杨广把年号定为“大业”,是想学汉武帝,建立不世之功业。除了开运河,杨广还不断拓展疆域,西巡张掖,开发西域,这些成果其实也直接被唐朝继承了。
隋朝杨坚杨广父子的作为,除了我们熟知的开科举、通运河、拓疆土、建东都、复长城之外,还有制隋律,唐朝所制唐律直接用了隋律,只做了微小的调整,可见隋律的完备性与适用性。可以说,这些主要的功业给唐乃至此后的整个帝国时代,都留下了巨大的遗产。
当然,唐朝出诗人,这在文化上贡献巨大。按照气贺泽保规的说法,隋唐相较,他认为隋才是真正继往开来的帝国,也正是基于隋的遗产,大唐气象才有了基础。这不是要否定唐,而是要正视隋,对于隋朝的历史贡献要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客观的评判。
最后,杨广还会写诗,而且文采斐然,后人甚至拿它和王安石相提并论:“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做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简直要赶上词人皇帝李煜了。(李煜也有类似的光环,后人说他“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来看杨广西巡张掖时写的《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也算是杨广个人留给后世的一点遗产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