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3日18:49
“父母持家数十年,他们积攒下一本本难念的经。每一句看似“过分”的担心背后,都透露出数十年辛苦的经营。”
这是我发出的第一条朋友圈。人是非常健忘的,很显然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是为什么想说这样一句话。这个时间是在我参加工作的前夕,应该是在我入职培训之前。想必是入职培训要集中一周,我妈不放心,可能嘱咐了我些什么。现在想想当时这话真是说得太“漂亮”了。如果是现在,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过分”放在“担心”的前面,就像列车上的茶房,即使“托他们也是白托”,也依然要托。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两句诗写尽了千年以来父母对子女的“担心”,这背后不仅仅是数十年的辛苦经营,更是一生的骨肉难分。每次出门收拾行李的时候,妈都会把我的箱子塞得满满的,把行李搞到超重,再被迫往外拿。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她的眼里都是必须的,她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遇到哪怕一点的不便。这不是过度保护,更不是什么“妈宝”。我很不喜欢“妈宝”这个词,我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该嘲讽骨肉亲情。也许我们可以不认可父母的某些观点,也可以自己来决定自己的选择,但唯独不能否定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任何独立的人格,都是在爱中形成的,一个忽视了爱的人,灵魂一定会迷失在冰冷的荒原吧。这应该就是善良的底线了。
反思我们这代人是很难理解自己的父母的,但也或许代代都是如此。在中国这两代人之间,隔了改革开放,说是隔了两个世界并不为过。妈经常会说起她小时候的事,说起她那一代人。听得多了,我也经常感到无趣,有的故事我也至少听了几十遍了,但是她还是经常会说,那些事仿佛就在眼前,好像那个时候才是属于她的时代,而回过神来不知道为什么时间就走了几十年,而手里还拿着那本最难念的经。
我作为没有念过经的人,是不知道为什么难念的,只是看着父母念了一辈子,把生活念好了,把头发念白了,把我念大了。而我有时候甚至会厌烦妈妈的几句唠叨,又有什么资格说这样标榜自己体谅父母的“漂亮话”呢?
之前听到有人说过:“年轻人自有年轻人的局限性。”当时不以为然,但却莫名的记忆深刻,时不时的就会想起这句话。现在我大概知道了,年轻人的局限就在度过的时间太短。虽然现在信息的密度远不是以前可比,“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赞美放在今天来看更是理所当然,但是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刻印在时间的刻度上的,那就是生命本身,或者说是生命和世界的互动。我想这可能就是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文明下,代沟都永远存在的原因。
也许我们真的无法彻底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是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去做的。下次不妨让父母在停下休息一下,我们去给他们买几个橘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