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Hey Jack, what language do you use when counting the linens? Chinese? (你在数床单毛巾的时候用什么语言?中文?)
我:Ya, Cantonese. (嗯,广东话。)
上司:That's awesome. I use Welsh. Using mother language is faster than using English. (太棒了,我用威尔士语,用母语比英语快多了。)
爱丽丝泉,一个美丽的名字
Alice Springs有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称:爱丽丝泉,常住人口只有2万9千人(2017年),位于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地区。
爱丽丝泉在澳洲的位置如果你没听过,没关系,很多在澳洲生活多年的华人也未必知道。
不过要是提起乌鲁鲁(Uluru),知道的人也就不少了。
乌鲁鲁巨石这一块巨大的石头又名艾尔斯岩(Ayers Rock),是澳洲原住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由于形成乌卢鲁的砂岩含铁量较高,使得乌卢鲁呈现红色外观。原住民在距今1万年之前已经开始在乌鲁鲁一带居住,这里发现的壁画遗迹中历史最久的距今已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
而乌鲁鲁在亚洲的知名度则要归功于一部日本畅销小说——《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小说里男女主人公在澳洲旅行中凄美的青春爱情故事让读者们难以忘怀,小说更被改编成了漫画、电影、电视剧等(中国版由欧豪和杨紫主演),让这一块石头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朝圣之地。
日剧《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海报扯远了。在过去,爱丽丝泉是前往乌鲁鲁唯一的中继站:游客需要先坐飞机到爱丽丝泉,然后再租车自驾或换乘大巴、跟旅行团前往乌鲁鲁。于是,爱丽丝泉逐渐发展成了澳洲北领地仅次于达尔文的第二大城镇,旅游业、酒店餐饮业发展蓬勃。
虽然今天乌鲁鲁已经自建机场可以直飞,不过爱丽丝泉周边同样有很多其他著名景点,因此游客数量并没有因此明显减少。
集二签
如果不是因为“集二签”,我估计近两年都不会踏足这片土地。
澳洲打工度假签证(Work & Holiday Visa)的有效期原本只有一年,如果持有者到澳洲北部从事指定行业满3个月,即可申请延长多一年的签证(简称“集二签”)。
所谓“澳洲北部”,其实都是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要么是极度干燥的沙漠地区、要么就是闷热的雨林地带(而澳洲主要的大城市如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几乎都集中在东南部)。
而所谓“特定行业”,指的是农业、畜牧业、采矿业、捕鱼采珠业、旅游酒店餐饮业,基本都是些当地人不愿意做的体力活。(也就旅游酒店餐饮业稍微轻松一些)
当初在选择“集二签”地点的时候,我一开始考虑的是达尔文(北部第一大城市)和凯恩斯(大堡礁所在地),不过进了好几个微信/LINE群后发现好几百号人都在等工作,只好果断放弃。
此时,刚好在FB认识一个马来西亚的华人朋友Hong,他又恰好在爱丽丝泉工作,仔细询问下来发现当地工作不难找,而且即将到旅游旺季(7-9月)工作机会更多,于是马上买了前往爱丽丝泉的机票。
抵达
6月底,从悉尼出发,中转南澳首府阿德莱德,终于到达了澳洲的沙漠中央。
飞机降落前,透过窗户看到稀疏的植被 看到机场的中文标识,很亲切再次感谢马来西亚的华人朋友Hong,在我到达之前,他找到了在达尔文的新工作,离开了爱丽丝泉,让我住进了他原本的床位。只可惜至今为止还没见过面,没办法当面感谢他。
房东是移民澳洲的台湾人Johnson,为人十分和善,是一个基督徒和素食主义者。在爱丽丝泉的这三个月里,房东对我十分照顾,经常开车带我和他的其他朋友一起到周边的景点游玩。当然,他还介绍很多朋友给我认识,隔一两个星期就一起聚餐,让我在这三个月里面不感孤单。
在爱丽丝泉安顿下来后,我的计划是:花最多2个星期的时间,尝试找一份“旅游酒店餐饮业”的工作,如果真的那么倒霉没找到,就直接去农场干活。
找工作
修改了多次的简历-
花了2天时间,在Google上搜集各种简历模板,问了好几个朋友的意见,不断地修改简历内容。最终确定了三个版本的简历:餐饮业、酒店业、旅游业;
-
用booking.com把爱丽丝泉所有的酒店列出来,然后在Google Maps上,把当地所有能显示的酒店、餐厅和旅行社标记出来;
-
线上:找到官网和Facebook专页,直接把简历发过去;
-
线下:打印大量纸质版简历,跟着Google Maps的标记,骑车逐个投,确保没有遗漏
-
把简历交给前台的时候,努力介绍和表达自己,常识留下深刻印象,说不定经理刚好就在旁边看着。
我:G'Day mate, are there any job vacancies right now?(您好,请问现在有职位空缺吗?)
前台:We are not sure / don't have any vacancies at the moment.(我们现在不确定/没有职位空缺。)
我:No problem. Can I leave my resume here? Once there is job vacancies, could you please call me back? (没关系,我可以把简历放这儿么?当有职位空缺的时候可以通知我么?)
前台:Of course.(当然可以。)
我:I am a fast-learner and hardworking, hope that I can be your colleague someday. (我学东西很快而且很勤快,希望有机会成为你的同事。)
虽然说当时还在南半球的冬天,但在爱丽丝泉这儿,除了晚上稍微冷一些,中午和下午的太阳依然可以晒死人。再加上天气非常干燥,遍地是沙子,需要不断地喝水,不然喉咙会很干很疼。
下午时分,其中一家酒店的门口不过幸运的是,第二天就收到了两份Housekeeper(酒店清洁)工作的面试通知。第一份是有名的连锁酒店ibis,第二份是汽车旅馆Diplomat,工作内容都差不多:拆床单、铺床、清洁房间等。
上午顺利通过ibis面试准备过两天去签合同上班,下午就接到了Diplomat的面试通知。面试我的是一个从英国威尔士来的年轻上司Geth,聊了几分钟了解大概后,他问我有没有别的工作offer,我如实地告诉了他。于是他转身进去办公室请示了一下总经理,出来就带着一叠合同说:你要是OK的话就来我们这儿干吧,把合同带回家签,随时可以来上班。
盛情难却,当天就给ibis打电话推掉了工作。
正式上班
在找工作之前,我就已经在Youtube上看了很多关于housekeeping的视频,以防在面试的时候被当场试工直接露馅儿。不过最后还是没有碰上,直接就来上班了。
培训我的是一个同样是打工度假、从广东来的女生Rachel。她教得非常仔细,而且用中文传授,学得也就更快了。一个星期后,我的速度和质量已经基本能够赶上其他的housekeeper。
每一个房间分配的时间大概是30分钟以内,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洗手间浴室+房间床铺。
-
洗手间浴室
刷马桶、擦浴室玻璃、擦玻璃、擦洗脸盆、洗浴缸、挂毛巾、拖地......
-
房间床铺
铺床单、整理床铺、换垃圾袋、擦桌子、补食物、地毯吸尘......
虽然功夫有点多,但是熟能生巧。在不断的工作中寻找最佳的先后顺序,减少来回走动和思考下一步的次数,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要学会找到合适的姿势,不要让自己的某一片肌肉过于劳累,这样的话一天下来也不会觉得很累。
秀一波工作照真·体力活
除了做housekeeper以外,我还有一个挑战性更大的额外体力活——houseman。这个词在一般的词典里面也查不出来,是酒店业里的专有名词,工作主要是:
- 比其他housekeeper提早一个小时上班,在housekeeper开始铺床之前,尽量把旧床单、旧毛巾都拆出来,分别放到专用的粉红色袋子里
- 把房间里的垃圾清出来,并带到垃圾站
- 把客人留下的餐盘送回到厨房里清洗
- 把旧床单和旧毛巾全部搬到工作间,在干洗店司机来回收之前分门别类,并统计数量
- 把干洗店送过来的干净床单毛巾分配到各个储物室
- 有空的话还要帮Housekeeper铺床......
虽然看起来拆床单和数毛巾好像是很轻松的事情(我一开始也以为),但实际上一天拆30多个床铺,有时候甚至多达50多个,整个手腕就会非常酸疼。
而且床单之间夹着毛毯,扯开的时候直接就被静电电到,碰到门把又要被电一次,因此做这个工作的人基本上都已经被电习惯了。
拆床单和数床单的时候,手指关节皮肤不停地被织物摩擦,不是脱皮就是长茧......
脏的床单和毛巾都放在一个个粉红色的专用布袋里面,每一个重15-20公斤,需要把它们从楼上搬到楼下,然后用手推车收集到工作间。一天下来,手臂和腰都累得半死。
做houseman除了体力活,还需要脑力活:时刻留意哪个房间的客人已经退房可以去拆床单、怎样安排路线可以更快、如何分配时间在干洗店来之前尽可能地完成更多、留意哪一个housekeeper的区域需要送去干净的床单和毛巾......
刚搬回工作间的脏床单和毛巾,准备统计数量搞怪的上司
虽然工作很累,但有个搞怪的上司真的给枯燥的工作增添了点趣味。
我的直接上司,就是当初面试我的那个,来自英国威尔士的Geth。他的“本职工作”其实是一名飞行员,最近成功把英国的飞行执照换成了澳洲的,有空就载着自己的菲律宾女朋友到处飞。
"Why do you come to Australia(你为什么来澳洲)?" 在一个移民国家里,这几乎是每个外来人都会被问到的问题。他说威尔士的天气太糟糕,一年四季天色总是阴沉沉的,又冷又潮湿。他爱上了澳洲的蓝天白云阳光,并且打算移民这里。
每次见到我,Geth都嬉皮笑脸地叫我:“Hi! Jackie Chan!(成龙的英文名)” 我本来想找一下有没有名人也叫Geth的把他给怼回去,不过搜了几次发现好像并没有。于是我说Jackie Chan会中国功夫,信不信我打你。(最后一句是我编的)
他说无法接受亚洲食物的口感,因为从小到大培养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女朋友做的菜他也不喜欢吃。而且每天中午我在休息间用微波炉热饭,他就说“You eat stink food again!(你又吃臭臭的东西!)”然后给我使一个坏笑。而我一般都会给他竖中指🖕️。(最后一句也是我编的)
他问我来自中国哪里,我说“Guangzhou / Canton(广州)”。不过老外一般都不知道这个地方,于是我得补充“near Hongkong”——恍然大悟——然后在地图上指给他看Pearl River(珠江)的地方。可是,广州没记住,“Pearl River”倒是记得很牢。从此每次有人向他介绍自己来自中国的哪个城市,比如南京,他就问:“Oh, is it near Pearl River?(离珠江近吗?)”
当然,如果哪天工作量太大,他也会过来帮我一起统计床单和毛巾数量:
Geth:Hey Jack, what language do you use when counting the linens? Chinese? (你在数床单毛巾的时候用什么语言?中文么?)
我:Ya, Cantonese. (嗯,广东话。)
Geth:Me too, I use Welsh. Using mother language is faster than using English. (我也是用威尔士语,感觉母语比英语快多了。)
上下班的风景百看不厌
每天骑车上下班,单程10-15分钟,固定路线,就这样骑了3个月。
天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有时候万里无云、有时候天阴,即便是阳光普照,云的形态也各异。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路边的山坡、植物、沙子,都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风貌,足以在上班之前让脑子清醒,在下班后让疲惫驱散。
不知不觉就爱上了
三个月眨眼就过去了,工作天数达到了二签的申请要求后,我立即向主管提交了请辞。而就在那一刻,我竟然有些不舍。
爱丽丝泉这个地方有一股魔力。
在这短短三个月里,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当大家聊起天来才发现,不少人跟我一样都带着功利目的而来,来之前多少有一点抗拒,但为了达到自己原本目的而勉强出发。可是呆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个地方。
虽然处在澳洲的荒漠地带,但据当地居民说,这里的地底下有一个足够使用200年的地下水岩层,因此形成了一个沙漠绿洲。
也许她天生就是一个驿站的命。不但游客把这里当作前往乌鲁鲁朝圣的中继站,背包客把这里当作集二签的中继站,甚至连不少当地的居民也因为这里的工作机会较多、工资更高,而从澳洲其他城市暂时移居过来,打算赚够了钱才回去养老。
于是乎,以年轻人为主的劳动力,给当地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每当下雨天过后,原本躲在土里沉睡的小草,一夜之间全都苏醒,爱丽丝泉遍地绿色。
这里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传奇的故事。大家从另一个地方来,在爱丽丝泉这个中继站等待一场雨的滋润,补充能量之后前往更远的下一站。
而爱丽丝泉还是那个爱丽丝泉,默默地看着一个又一个远征者的到来和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