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火灾、生产事故,我们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样的方针对于生产型企业同样适用,尤其是一些关系到“命脉”的产品。有聪明者提出双条生产线的设想,一条为主,日常生产,一条备用,故障时刻投入使用。
设想没有问题,如果有就是太耗经费,或者说企业成本。既然是生产型企业,生产线机器基本上就是主要的固定资产。昂贵的备用机器又不能产生经济价值,于是又一个设想被提出,只备份主要机器。什么是主要机器呢?又该备份多少台机器?前者不用回答,既然是流水线作业,一台机器出故障,流水线就要被迫停止。第二个问题与经费有关。最终选取了经费范围内的几台机器,作为双生产线的备份,并作为宣传的重点。
备份可以起到备份的价值,但几率较小。新机器要是故障频发,甚至是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猜测,机器采购有问题,并且很严重。如此,备品就成为了一个不能生产价值,还需要保养花费。而没有备份的机器,发生故障时,整条生产线又被迫停止运行,这部分机器又占绝大部分。
如果是真正意识到生产的价值,要做的应该是关心生产。从机器的可靠性,到操作人员的熟练度,以及维修人员的专业性,并且有机器生产厂家的及时援助。这样的一个立体系统所造就的生产线,才是一个高效而平稳的生产团体。问题是这样的高效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支持,而我们的问题是,前期的资金流入方便,但局限性是针对机器。后期的资金与精力支持,没有人愿意做,因为复杂,又有成果的延迟性。
问题从现场中来,答案也在现场,但决心与勇气却要来自外界。
2020.3.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