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写了几天反思和读书感悟,我又开始拼凑原文,追求阅读数和点赞数了。我想,这其中有自己的懈怠,有投机心理,也有大脑疲惫的因素。
其实,从读书、反思,到输出文章,本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写作者自我提升的过程。倘若着急了,写作者很容易会陷入带着功利心、“为写而写”的尴尬境地。
长期这样做,写作者很可能就会丧失信心、半途而废。
因此,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一定要在方法上多下功夫,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做重要的事情时,一定要学会劳逸结合,安排充足的娱乐时间。
比如读书和写作,花很长时间埋头苦干,不见得会输出好的内容。
相反,如果把最好的精力(比如早上起床后)用来读书写作,其它时间用于休闲、听音乐,或者做手工、干家务活,那么学习效率很可能会更高。
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少即是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废寝忘食地干一件事,不如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好的时间段用来做重要的事。
同样的,同时完成很多件事,不如专心做好一件事。正如《见识》的作者吴军所说,
“他不是一个善于利用时间做很多事的高手。相反,他做事的诀窍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
吴军时常会站在一生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么,然后打破思维定式,拒绝所有那些即便不去做,天也不会塌下来的事。
纵观现代社会,从少年儿童到中青年人群中,很多人都有知识焦虑,大家挖空心思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但往往无所收获。
我们不妨学习优秀人士的成功之道,给自己做减法,找到最应该做的事,然后调整心态,不要求快速得到收成,慢慢陪伴自己成长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