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多个高中学校的领导老师沟通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话题,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大二带志愿者服务队的一段经历。
大一团支书工作之后,大二我担任了学院的学生会分管主席,主要负责志愿者服务队、团员组织部、实践部的相关工作。感谢咱们学院团委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们给予的宽松环境,也感谢咱们这个“计院”有那么多可爱的同学才有后面的故事。而我是这样运作的:
一、广而告之,吸引大众
在正式开展进行面试选拔前,我安排了一次真对大一新生的讲座,时间1个半小时,我主要围绕的是什么是志愿者,志愿者的意义、我高中开始的志愿者服务经历、给我带来什么成长。以此吸引广大学弟学妹们踊跃报名,之后逐一安排面试,进行评估。
之后我就成了学院里最大队伍的头。
二、明确架构,反馈机制
通过面试,遴选核心成员担任组长和主要负责人。
形成管理架构:我--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组长--成员。按照面试、志愿者兴趣,进行分组,明确小组工作分工,并落实实施。
固化反馈机制:例会制度,汇报制度。
三、活动环节,全局设计
举个例子——“爱心系列月”活动,以终为始,明确目标——敬老院慰老服务。
细节考量:学院团委能给予的支持,内部成员的力量有多少。说白了,钱从哪里出,领导能支持多少,怎么办的更加丰富。
仍然记得当年,我没安排捐款,我安排了学院同学捐物,并且进行爱心义卖筹款,(书籍、文具、磁带反正啥都有);另外安排下发红头文件做节能环保活动——每个寝室自己储存易拉罐、塑料瓶,由志愿者团队成员分组到学院同学所在楼栋进行废旧物品回收筹款,以此解决经费问题。
此外组织各个志愿者小组排演节等等。
为了丰富活动,还联系献血车来校进行活动,组织大家献血。我的献血证就是这么来的。
这是我大二的一段经历,我的母校给予我的空间很大,这里的老师给我很多自由的空间,这里的同学淳朴而可爱,因为你们,让我的大学生活色彩斑斓。
记得班级里的可爱的你们,记得自己设计的班会和活动,二食堂一楼长桌上的会议以及一个学期胖了10斤就因为会议或者讨论时老是买点夜宵啥的吃,记得4号宿舍楼下的健身器材上促膝长谈的师兄师姐,记得2次下乡的经历,记得那个可能别人看来笨拙的但是进过我们精心调整的机器人。有机会以后慢慢地说。
对于学校的校园活动,在高中,或许学生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完成所有工作,那么老师需要充当搭建舞台的工作。找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工作,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富有想象的做点事儿,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相信现在中学阶段的孩子们,比大学时的我出色很多,相信他们最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