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 / 2775字
阅读时间 / 5分钟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38914/d5e8220417f063e1.png)
人总得见见更优秀的人,更优秀的圈子。
其实,自己也是在去年,才开始慢慢参加一些活动的。
不过也坦白讲,很多时候的目的也说不上多明确,就觉得,不能老是窝着了,该多出去走走。
美其名曰,出圈学习。
就像去年有一个月里,除了某个周末有事,连着3个周末都去了上海(坐标南京),也因凑巧近年底了,上海活动变得很多。也是直到去年,才因参加活动,第一次去到了广州、深圳这些地方。
为什么是这些地方?
试着有想,也是自己近年来,从听说到体验,一个蛮深刻的感触。
拿就近的上海来说,在全国来看,毋庸置疑,上海这种地方的城市活跃度,是数一数二的。
所以,各类讲座、展览、会议、演出、行业分享,签售会、社群活动等等,不得不说,确实要比其他地方丰富很多,各类老师和大咖出现的机会和场次也会多很多,能见识到优秀小伙伴的机会也会多很多。
而这对应的是,对职场人或者那些渴望成长的人来说,当然这所有的前提是,只要愿意去主动,总是有着更多可以让你学习和链接,以及增长见识的机会。
而这些,都不得不说是,除了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常规优势外,一个城市无可比拟的公众社会资源。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38914/6f93259ccaa5cd03.png)
其实,这个和高考生如何选择大学,所考虑到的因素是差不多的。
很多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老师都建议过,高考生在选大学的时候,如果没有个人特定原因,可以的话,就按照 「城市>学校>专业」 的这样一个考虑顺序来选择。
为什么城市是首要考虑因素?
因为一个城市定了,你所能接触到的圈子也基本就定了。
圈子代表着什么,是信息密度,是信息差。也可以大白话说,是机会,是财富。这也是北上广深这些地方,总能吸引一波又一波有志青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人才聚集度、活跃度,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得不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也因为人们越来越能意识到,环境和圈子的影响,对一个普通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虽然说,互联网让所谓圈子、信息差的壁垒弱化了很多,但是基于空间原因,人与人之间的链接、相互影响的可能,还是会有着很大的不同。
比如我们都知道,向牛人学习的路径之一,就是在物理上跟牛人靠近,这样你就能亲眼看到别人做到了一些事情,亲眼所见带来的震撼和激励作用是非常大的,很多时候也是线上所不可比拟的。
“线上聊千遍,不如线下见一面”,说起来也是这个道理。
也记得听过一些大咖老师说:
如果,你还没能找到一个你能「笃定」的方向的话,与其独自迷茫,闭门造车,不如多走出去看看吧。见见不同的人和事,多花点时间在别人身上,我敢说,你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别人都遇到过,在他们身上,总有你能学习和启发你的地方。
所以,像我现在,也算是给自己的一点要求,如果不是工作或者生活有事情的话,周末尽量给自己找点活动去参加,去出门、去见见陌生人,或者是那些线上聊过很多,但线下还没见过面的朋友。
总之,时常给自己一个感受陌生和学习的机会。
或者专程去一趟书店,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对外的链接和学习。因为比起最近有什么电影在热映,少有人会关注到最近又上市了什么好书。也会用这种方式来督促自己多读书,保持紧迫感。
而反观以前的自己,虽然身边也一直有一些机会和资源,但终归是学习的欲望还不够强烈,也有性格上的不善社交,和一点「我执」的原因,所以相比较来说,过去很少懂得主动发掘、主动去创造链接,也着实浪费了很多可以用来成长的时间。
经常参加活动、混社群后,开始见识到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原来一个人还可以这样优秀。而慢慢的,也发现,喜欢出圈学习的人,在哪儿都有相互碰到的可能。
于是,也就有了一个心里话,无关他人,只是自己会反省说,当你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以后,会越发觉得,以前那种没有营养的周末社交,是多么的无聊。
而让自己尽可能地去多参加一些活动,除了渴望新知,开拓眼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不得不说,人其实是有「鸡血周期」的。
一个人,在自己的心境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总归需要吸收一点外界的力量。去一些地方,见一些人,用感受到的能量和新鲜,来对抗自己间歇性的情绪和懒惰。
也会有所观察,人如果没有一个主动寻求进步和学习的欲望,很快,也很容易,就会固步自封,在一些人身上,慢慢也会体现为傲慢,因为这类人的口头禅经常是:
不过如此嘛。
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消除偏见的过程。
除此之外,自己也越来越觉得,如果平常心来看待学习这件事,确实就像很多人说的,也不见得就该是多么高尚的事情,和画画、打球、弹琴、唱歌一样,都可以是一种兴趣爱好。只是在一些人看来,学习这件事,能更多地带给他们求知的新鲜感,也能让他们保持着无尽的好奇心。
而一个人的好奇心,对他的生活有多重要,我想对于每一个厌恶麻木的人来说,都是深有体会的。
所以,也像标题说的,带着双引号的“多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不是叫你去增加无效社交,而是说,人不应该老是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总觉得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资源很宝贵。
这说到底,还是有点匮乏、自私的心理在作祟。而如果在这个对外链接的过程中,结识同频小伙伴的同时,也有能力去帮扶别人,自己也会很高兴,因为帮助别人本身就能带来幸福感。
更进一步说,帮助他人,不是为了让他人感谢,而是为了修炼自己的贪心。
以前,我们总听到说,为了成长,要多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去积累去沉淀,没错。但有的时候,也要学会多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自学成长固然重要,因为那是态度、内驱力的体现,但很多时候,出圈交流、他人点拨也很关键。
我知道,会有朋友说:道理我都懂,只是真没那么多时间。
其实,所有关于时间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重视程度的问题,或者我们可以重新梳理一下自己做事情的优先级。
而除了时间,也应该学会“多把钱花在别人身上”,这是付费思维的一种体现。
人应该学着去以一个更加宏大、全面的格局看到自己在做的事情,一旦格局视野打开,就不太容易得意自满了,也更容易客观地去看待自己的定位了。
话说回来,时间和钱,都属于资源,都可以用于投资,而很多时候,有舍才会有得,不是么?
“多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也是为提醒自己说,在生活中,多去倾听,带着理解的心,多去感知、去共情。
一直觉得自己还算是个很有耐心的人,也总被朋友说脾气好,但有的时候也会正因为熟悉,反倒变得麻木了很多,少了很多的同理心和热情,甚至也变得高傲而不自知。
很多事后才觉得,自己不应该那样,我想这也是老古人教育我们,人要三省吾身的原因吧。
越链接,越改变;越改变,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链接。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算自己践行「出圈学习」四个字的一点深刻的心得体会。因为对于一个曾因各种原因,闭关朋友圈近三年的人来说,也着实可以算是一点不小的认知和行为上的蜕变吧。
所以,说起来,也蛮感谢曾迈出第一步的自己。
当然,以后还有更多的未知和新鲜,要去见识,去链接。
就像自己也经常提醒自己说:
保持好奇,保持学习。
“多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学会倾听,也愿和你一起,将出圈学习,进行到底。
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