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简书,有点激动,虽然不知道兴奋个什么劲。起初是年前回家的一个念头,在和爷爷商量以后,却拖拖拉拉了半个月才开始着手准备,可能怕些什么罢。
开了简书的号,主要是给爷爷用来写写东西,也是私心希望缓和一下家庭矛盾,他说自己固执而不外社交,宁愿在家看会书写点东西也不愿出去,父母觉得多出去聊聊天串串门对身体更好,于两者之外,从小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私下觉得,一向内心以“文人自居”的爷爷,写点东西却无人交流,总是有太过的“忧伤”,只是含着未提。
因为,每次回忆年少读书,他总是提到,“那时我作文总是年纪传阅的最好,也爱看书写诗写文章,家里穷,所以我们都愿意选师范,离升学的时候,数学老师是班主任,他拉过我,说数学才最适合我学的,所以放弃了文科。”
爷爷的数学确实教的好,那时候各地都缺老师,确也在各个中学的辗转之中,成了数学教研组长,常年占据学生最爱的老师之一,当然,这此外的原因,是他对学生如同对自己孩子一般。
所以我常觉得可惜。爷爷也会抱怨当年他冒雪几十里为其送医,掏心掏肺的学生们,只能停留在当年融洽与感激,如今却不来看他。我们起初觉得,这么多年 这么多事,人家风风雨雨得,早都该忘了,如此抱怨只是自己添堵。但到现在,我选择反观而言,对于被遗忘的“英雄”来说,哪一个放得下当年的情怀,又如何不愿缅怀逐渐逝去而逐渐力不足的自己。同我们对更年轻的中学 大学时代激情的缅怀,又何尝不同?
他在抱怨的,只是如同我们一样,都在渴望被关注,被喜爱,被围绕,对已了无意义的人生,于此就不会有迟暮日衰的不得宽慰。
情绪到了一定的积累,总是有表达的愿望,如同我们的朋友圈。
而对于不爱社交与出游的他来说,对于上班而忙碌无法体察的父母来说,对于远在异乡无能的我来说,可能暂且只有以这种方式,借助网络,借用一稍点的粉丝或关注,缅怀一下岁月,来稍稍予以慰藉。我无法确切的知道,这是不是全然符合一种孝,只是能稍微理解他的一点心情,一点小小的愿望,一点小小的躺在记忆里的力量。
我希望爷爷能原谅孙女,只能用帮助发表与写文这类方式,来予以一点点难以名状的慰藉。
timg.jpg
2018年3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