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朋友讲述自己的经历:在上初中时,初一和初二不好好学习,成绩一直在倒数十名之内。当到了初三之后,好好学习了整整一年,顺利考上了不错的高中;到了高中之后,他依然按照初中的模式,在高三努力一年,体重也掉了将近十斤,最终高考分数在班级排到了十名之内,实现了自己的逆袭。或许很多人会佩服这样的人,但是这种模式却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当他参加工作之后,认为自己刚开始不用努力,只要在关键时刻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他想通过自己的突击式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可是却未能如愿。在一次次的不如愿之后,他开始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适合现在的公司和职业,最终选择了跳槽。从此,他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在数次的跳槽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间歇式努力存在很大的问题。
记得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专门拿出一个章节来说明速成的心理和危害。为了能够快速达到内心的欲望,很多人不愿意去承受其中的痛苦和煎熬,反而绞尽脑汁要尽快去掌握某项技能。每当出现这种认知时,我们需要在内心告诉自己:不论过程还是结果重要,我们都要去经历中间的痛苦过程,熬过去了自然就会拨开迷雾。这也正如瑞达里欧在《原则》中提到了一个概念:痛苦加反思等于进步。在努力的过程中势必会经历各种意想不到的痛苦,但是进步也在此刻开始慢慢的萌芽。
时至今日,他认识到在上学阶段,间歇式努力虽然让自己能够考上不错的学校,而且自己被那种舍命的努力而感动,但是这里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当步入社会后,想要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佼佼者,就必须让自己沉下去,数十年的努力才能换来一定的汇报,而这种努力是常态化努力,并不是间歇式努力。
间歇式努力就如同你被成功学的书籍打鸡血,这种鸡血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一旦鸡血的效果退却,目标也尚未达成,自己就会陷入痛苦,并且自我怀疑。最可怕的是在一次次的间歇式努力过后,等待自己的只有放弃和失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写到: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的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小孩要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
可是在现实中,即使很多人理解“欲速则不达”和“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可是内心却不愿意接受或者通过常态化的努力去实践,结果就是当间歇式努力没有取得自己想要达成的结果,往往会放弃努力,让自己沉沦在痛苦的陷阱之中。
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的内心欲望在作祟,欲望掌控了我们的大脑和认知,我们成为了欲望的奴隶。如果你能够保持清醒的大脑和合理的认知,意识到数十年的常态化努力才是应该要走的路,而间歇式努力只不过是欲望所呈现的行为方式,那么你就可以掌控自己的方向。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述自己在人生中的某个阶段多么多么的努力,差点把自己感动到哭。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在短期达成某个大目标,而是在日积月累中养成努力的习惯,并且在内心不断的强化和反复。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要让自己掉入间歇式努力的陷阱。
日积月累,终会成就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