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千源与“韩国翻拍片”的又一次结缘,也是又一次失败。
王千源的痞相警察应该是从《大人物》开始被大家所熟知的,随后的《龙虾刑警》中也是“以暴制暴”。甚至在《我和我的祖国》中第一个故事,他也演绎了一个咋咋呼呼大嗓门,凶相但萌的军官。
《我和我的祖国》
但是不是都忘记了,最初的王千源是《钢的琴》中的落魄中年男,是《解救吾先生》中的凶狠变态。
纵观这一两年他的作品,《破·局》翻拍自《走到尽头》、《大人物》翻拍自《老手》、《龙虾刑警》与《极限职业》一本两拍、《你是凶手》翻拍自《抓住那个家伙》。
《钢的琴》
无一例外是犯罪类型,是问题警察或者凶恶犯人。
无一例外无口碑、无票房、无话题。
无论宣发多么用力,卡司多么合适,翻拍韩影的结果只有失败这一条路,但仍乐此不疲。
这次我们来看看《你是凶手》,将韩国电影的再一次本土化,再一次“拍砸”。
01
这次的原版来自于韩国2013年的一部高口碑犯罪类型片《抓住那个家伙》。它还有另外一个译名《蒙太奇》,而这个译名,非常形象的点出了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
交叉剪辑与共同叙事,好似将电影最本质的一段段镜头单独呈现,这不就是“蒙太奇”吗?
两个案件,两起绑架案,从头到尾的凶手是谁的悬念,结局反转,讽刺警察系统和人性挣扎。这些构成了这部电影评分很高的原因,但这次的本土化恰恰把这最重要的一点时间线弄成了支离破碎。
19年前的绑架案,警察毫无头绪,结局是绑匪撕票,女儿惨死在母亲面前。
随着时间的流逝,警察和受害人母亲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追诉期的过去,绝望混合着愤怒不断将电影中的人物压缩。
所以在围绕着“追诉期”这个时间点,整个《蒙太奇》电影才能将碎片化剪辑的悬念感发挥到最大,因为它19年后的这一条现实线是连续发展的,用它做核能保证整部电影的时间线杂而不乱。
而中国版在这一点是最难本土化的,因为没有“追诉期”,所以只能让这个案件成为陈年旧案(10年前无人问津的旧案)。
所以现实线和前案线才会呈现出极为混乱的结果,因为原版中所有围绕着追诉期的时间点而造成的巧合都变成了中国版的生硬,没有逻辑哪谈悬念?
我查车不知道怎么就查到了,我没有嫌疑人就莫名其妙的找到嫌疑人,我就莫名其妙的开始追黑衣人然后被小饭店老板困住……(原版这里是凶手利用地理位置逃脱)
02
人物塑造的不合理被无限放大。
也许是希望宋佳所饰演的前案的母亲成为这个电影既悲情又正能量的角色,中国版将其硬设定成为绝症患者,已经没有多长时间可活。
所以才能有毅然决然的自我查案,抓出凶手。
但一个巨大的问题被忽略,这个电影最大悬念或者说最大反转就是所谓的“再一次完美犯案”的凶手,但在中国版,这一点从最一开始就恨不得告诉你。
在公共电话亭不断出现的“录音机”,满脸阴翳的宋佳,这样的表演不用多说,这个女人绝对在后面要犯事儿……
所谓的警察配角星星,这一个角色从头到尾的塑造都是失败的,为何一出场就要给他一个又帅又能打的前提,为何到真正查案时却只能骑着摩托车乱窜?
这样的愣头青还能被调入市局重案组,这确定不是在讽刺警方系统?
冯远征所饰演的“真正元凶”,也就是十年前案件的凶手,破案关键落到一个口头禅上,这比之原版的录音漏洞要巧合太多,那为何恰恰在宋佳登门拜访的时候要说出这句话,就因为你是物理老师所以要逮谁教育谁?
一个又一个非常明显的逻辑疑问出现在观众心头,这样怎么可能沉浸电影中呢。
03
不得不说,中国版为了顺利完成审查做了很多“无奈”的改动。
将王千源的警察脱离警察系统,为了证明不是警察办案不利,而是离开岗位还心系案件。
将宋佳最后的选择弱化成为了获取犯罪证据而造的一个局,结果你费了如此大力就只是为了一个犯罪录音。
最后的悬崖高潮戏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一个斜插的歪脖树,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可能最终凭借自己获救。
原版最能引发思考,最能拨动心弦的一场戏是警察威胁已经老去的凶手,你承认去坐牢,孙女还给你。
如此黑色的人性拷问才是全片最出色的一个选择。
不是以暴制暴,而是有债要偿。
而中方,依旧是出字幕进行了正能量的法律审查。
尾声
也许,这才是导致中韩双方质量的最大原因。
躲避,不敢直面问题。
可惜了,冯远征老师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之后的再一次“邪恶出演”。
童年阴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