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战略传播(北大2017年(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题)
答题思路
回答名词解释时,考生只要答出该名词的基本概念即可,比如此题需要对视觉传播的概念作出界定,并点出其特点。在解答名词解释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案例。
逻辑性的答案必然离不开强有力的真实案例的支持。所以千万不要忘记使用贴合题目的案例来充实你的答案!
参考答案:
定义
战略传播(strategic communication)是指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传播,它从战略高度制订传播目标,选择传播对象,调用国家资源。传播国家战略是战略传播的内容之一。
战略传播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定义,毕研韬教授在2016年发表的《战略传播概念演化研究》中将战略传播定义为“战略传播是为促进国家战略利益,综合运用行动、影像和话语,影响目标受众认知进而改变其行为的工具。”
该定义要点有四:其一,战略传播维护的是国家战略利益,需要从战略层面选择受众、组合渠道、生产内容;其二,战略传播的影响介质首先是行为,其次才是影像和话语,三者需传递一致的信号;其三,战略传播是通过改变受众行为来维护国家利益的,而改变行动需要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改变其认知;其四,战略传播是一种思维工具、一种融合机制。
背景
战略传播兴起于美国企业界,已有上百年历史,最初用于商业营销、广告、公关等领域,其意是指大型跨国公司所进行的涉及企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形象的营销推广活动。9.11事件后转用于国际政治与国家安全领域,此时战略传播的使用率开始飙升。与美国政府并行使用的“公共外交”的概念相比,“战略传播”的目的性更强,对资源的整合也更为有效。
2004年9月,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发布了战略传播专题报告《战略传播: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的报告》,首次定义了战略传播,报告还指出:“战略传播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至关重要,为了理解全球的态度和文化,政府可以运用多种工具,在人们和组织机构间开展国际对话,为决策者、外交官和指挥官就公共舆论对策提供咨询,并且通过传播策略影响态度和行为。”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战略传播列为八大国家实力之一,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从2004年至今,美国多次定义“战略传播”,其对战略传播的认知经历了从混沌到清晰、从复杂到精炼的演进,实战性逐步提高,本质属性逐步提炼出来,但仍未达成普遍共识。
战略传播在中国大陆的引入和发展已经历了三个时期:2008-2010年为发芽期,期间只有3篇期刊论文发表;2011-2014年为幼苗期,期间有24篇期刊论文问世;2015年至今为成长期,战略传播已初步引起各界精英重视,但远未到开花结果期。
毕研韬、王金岭在2011年发表的《战略传播初探》中,从军民共用角度定义了战略传播:政府或组织为实现特定战略利益,动员协调各种资源,向特定目标受众传递信息、施加影响的过程。战略传播的目标包括认知提升、形象塑造、身份建构、态度转变、价值认同和行为转化。这是中国大陆首次定义战略传播。现在看来这个定义过于笼统,没能指出战略传播的根本属性,也不能有效指导我国的战略传播实践。
价值与意义
战略传播是政府或组织为实现特定战略利益,动员协调各种资源,向特定目标受众传递信息、施加影响的过程,从而实现价值认同和行为转变的效果。其核心价值是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是由国家主导的系统化、制度化的宣传活动。其威力主要来自其系统观及方法论,在操作层面,它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各要素之间的“精准对接”上。
战略传播的效果是加强国内团结、增进国内公众凝聚共识,一致对外,同时强化同盟关系,获得国际支持,弱化或分化非同盟的信誉和势力。战略传播还可用于建立关系和信任,推进理解、合作与和平。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通了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的分隔,实现了对内传播信息与对外传播信息在互联网平台呈现、传播和互动。人们在分享信息技术便捷性的同时也在思考互联网与国家安全,尤其是迎接西方网络霸权思维和对我国的严峻挑战。
在单一的传播策略调整过程中,从对外宣传到国家战略传播的探索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代国家传播治理的内在要求,这将以国家的特定战略利益,整合多方资源和优势,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毕研韬《战略传播纲要》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