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年明月在

当年明月在

作者: 人儿泥 | 来源:发表于2023-10-04 12:34 被阅读0次

在热搜上见到了当年明月的当年。

我只是他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之一,从未深入地了解过他本人。顺着热搜,我“考古”出了十多年前他参加各类电视节目的视频,看完之后的感受,就像当年看完他的书一样,感慨良多。

这位仁兄本尊与由他的作品构建出的那个作者反差巨大。这有点像当下年轻人追捧的余华,让字里行间承载着那么深重的苦难的人,居然是个豁达开朗的“潦草老头”,真是“把悲伤留给读者,把欢乐留给自己”。当年明月是个反向操作,书里泼撒了那么多轻松幽默的嬉笑怒骂,结果自己本人却无比沉重。

在央视的《面对面》采访中,北大历史系毕业的主持人董倩让当年明月的内心有了更清晰地展露。他遇到这样功力的主持人,也会有一种智慧激荡的愉悦吧。其实,真正读懂历史的人,都会有一种深沉的悲悯。就像当年明月在采访中说的,“历史从来都没有大团圆结局”。而他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有着很强的表达悲悯的欲望和能力,这又通向着走向人性关怀的坚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十多年前,我在手机上读他写的明朝故事,近一万页的电子书挑灯夜“翻”,还翻了两遍,差点翻出腱鞘炎。坦率地说,我从来都不曾是他的粉丝。一开始是被他的叙事方式所吸引,这种写作方式是和黄仁宇、易中天一脉相承的。但黄是历史学家,易是中文教授,他们的作品再通俗也是在学术研究的框架内铺陈。而当年明月的故事更像是读史心得,有非常鲜明的个人憎恶,情感浓烈处就像是一团团心火在肆无忌惮地燃烧,对于年轻的心有着难以抗拒的魔力。

后来,在那些跌宕起伏的走笔中我渐渐平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沉郁的气息逐渐升腾。明明纸面上还是那些插科打诨的腔调,还是那些刀光剑影的热烈,还是那些人物臧否的豪情,可是,却始终有一片历史的荫翳挥之不去。再后来,我几乎都要放弃这套书了,我读的两遍都是在最后一本上绊倒,是心有不甘,才跌跌撞撞走完全程。当年明月给了这片恢宏的大海太高的情感饱和度了,他忘了留白。当他教会了读者如何去理解历史之后,应该照顾读者自我思索的逻辑和需求。否则,一路高歌猛进的情感宣泄,让人不堪重负。

关于最后这一点,我一直觉得很遗憾。直到看完当年明月的采访,我才恍然大悟,当年的他,更多的时候是在和自己内心对话。那些明朝的事儿一直都在写给自己看,二十多年的读史心路,有太多的话想对自己说,我们都只是旁观者罢了。明朝故事的最后一本,对我们来说是一套书的完结,但对他来说,只是叙说历史的一个小小的休止符,喝口水,小憩一会,后面还有洋洋洒洒的感同身受在路上狂奔而来。

如今,成为官员的当年明月早已不向大众吐露他的读史心得了。当年在《面对面》采访中他就展示出让现实世界与文学世界泾渭分明的高超本领,这也是他成为今日之他的最好注脚。回望当年,正如他的笔名一样,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相关文章

  • 当年明月在

    那晚出门办事,抬眼便看到东边天空高挂一轮圆月,一时间竟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奇怪感觉。城市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浮躁而高...

  • 当年明月在

    喂,你的寒假要结束了吧。 这个大一的寒假你是怎么过的? 窝在家里吃吃薯片看看剧? 躺在床上一觉睡到自然醒? 捧着手...

  • 若是当年明月在

    一时 这时 告别 他将手放下 穿过黑夜中 她的头发 月光冷冷的 照在她的侧脸 无声的叹息 在眼底成霜 他看到千百瓣...

  • 当年明月

    中秋的月亮真的很美,就像你的笑脸。 皓月当空,我发送了“你是木柚子?”这个故事由此开始。 凄美的月色混杂着烤肉的香...

  • 当年明月

    文|渔夫鱼妇 大概从记事起,就特别喜欢“中秋”这一佳节。每每想起内心都觉得温暖。那应该是依偎在家人身边,谈笑风生,...

  • 当年明月

    自第一次打开《明朝那些事儿》,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这本书一直在眼底游离,都未曾入得了“法眼”,原因竟是愚蠢的我自动...

  • 当年明月

    年前偶然接到高中黄老师的约稿,希望我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给校刊写点东西,鼓励一下现在的学弟学妹们。想想高中毕业已...

  • 当年明月

    此时世界寂静了无声息。 此刻大地苍白一片冰凉。

  • 当年明月

    其实我对家乡并无执念,我是一个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人,只要一切适宜那就此心安处是故乡。 我不过是像一粒种子,由于某种...

  • 当年明月

    前不久迷上《明朝那些事儿》,于是开始了解作者当年明月,又看了关于他的一个访谈,感触颇深,故记之。 当年明月,本名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年明月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uy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