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我聊起他这两天的事儿,突然很平静的对我说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
这句话在我看来,够精分,很入路,我笑着对朋友说,“你已经具备了咨询师的气质”。一方面也嘚瑟一下,看我的朋友被我“洗脑”、“摧残”成什么样子。
他说,我已经乐意由被虐变成了自虐,这几年的不经意的改变,无论从身体层面还是独处时的自由。
朋友是那种我愿意称之为“儒商”的那类人,喝酒作诗,于花花世界,滚滚红尘中固守着内心的那一方净土————他称之为“情怀”的那个地方。
几年前,他尚且不知身心性疾病为何物,总以为自己多年顽固的头疼、失眠是“神经衰弱”造成的,我弱弱来一句,“你基本可以排除说是大姨妈造成的,之外都有可能”,我记得,他当时笑得像个孩子。
他的头疼在用他的话说,被我“忽悠”好之后,也谈到了类似的话题,只是没有像今天表达的这么传神。
我很好奇的问他,这个已经干瘪了的话题怎么又被重新赋予生命力的,确切说,近期有什么事情对他有比较大的冲击?他说他的一个朋友,因为抑郁选择了自杀,他说,前段时间他们才一起打场高尔夫,关键是,他说除了知道他有失眠,其他感觉还挺好的……
被幸福、被快乐的人很多,在那扇房门后面的爱恨情仇,谁又能了解?
在咨询室里,天天上演着这样的故事,在青少年身上上演的更多,多少孩子在父母和别人眼里无比的幸福,为何,Ta会厌学、甚至离开学校,为何会抑郁、自残?即使未表现出问题的孩子,家长孩子也会因为学习,也有表现有太多的焦虑。
这么多年在青少年学习心理领域工作,我告诉他,多年的努力方向终于被高调提及:“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快乐成长”,这是今年心理健康日的主题。
学习成绩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很多压力的原因都和它息息相关,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反过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心理由此而来。
成年人很多固有的心理模式,我们都知道,它跟青春期的整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成功近在咫尺,我却被吓跑了”,是上天的错爱,也是成长的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