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坚持的力量
——“阅读与习作”教学经验分享
很荣幸能参加“凤城市小学语文名师教研团队”,特别感谢凤城市教研员和我们学校领导的信任让我成为其中一员。我不是什么名师,但我会在成为名师的路上不断前行。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与习作教学经验。
一研读课标,明确方向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教师执教的依据。所以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学习的要弄明白的就是《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因为咱们本次是“阅读与习作”研讨,所以我重点研读了“第三学段”中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这两部分内容。“阅读与鉴赏”共七条,分别从阅读形式(朗读、默读、浏览),理解词语,恰当使用标点,体会文章情感,受到熏染,阅读多种文体,阅读整本书,背诵积累等方面提出要求。“表达与交流”中针对习作的只有三条:习作目的,习作要掌握的文体,习作有速能自改互改。习作目标内容虽少,却是最难形成的一种能力。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综合体现,也是整个语文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之一。
二寻找方法,自学“兵书”
明确目标之后是寻求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教师阅读关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书籍,借助他人的成功之石创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在习作教学领域有很多成功的老师,管建刚、何捷、张祖庆等,我特别喜欢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是一名实实在在的“管粉”。家里管老师的书一共14本,大致都翻看过,其中几本书的内容有重复现象,比如学生习作常见的语病,习作修改例句等同时出现在几本书中。在阅读过程中,《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我的作文训练系统》,这三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可以说是阅读、作文教学的兵法书,能快速地提升我们阅读与作文教学能力。
在阅读“兵法书”同时,也要读一些教育经典著作。因为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其实没有什么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而是阅读教育,作文教育,通过教学活动达到育人目的,形成一种核心素养。最近我正在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重读陶行知》、《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真的是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是一本教育万能书,每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网络最近流行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和《大概念教学》,这两本书已经准备好了,但还没有开始阅读。据说这两本书很难读,适合啃读,就是像啃馒头一样一点一点地读。如果现场哪位老师感兴趣,我们可以一起阅读,相互促进阅读,相互讨论阅读,那么一定会“读半功倍”。拥有了高超的教学技术,才能让教学落地有声,才能让阅读与习作悄无声息地自然而然地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开展阅读,形式多样
以课内阅读为核心,拓展课外阅读,开展两周一书活动。阅读时做笔记,每次读完一本书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学校下发《阅读训练》是本学期共读的第一本书,阅读时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精彩语句,并写下从中体会到的情感。接下来阅读七本《语文主题丛书》,最后从四大名著中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开展整本书阅读。读书汇报会我以前尝试表演课本剧,诵读经典语句,小组竞赛三种方式,学生喜欢参与,效果很好。小组竞赛式读书活动简单又实用,属于捆绑式阅读,我是分三个步骤进行的。第一步帮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即每天读多少页书,学生按照规定阅读;第二步学生自己出题,全班分成几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出几道题,可以是选择、判断、填空、问答等,出题者要标明答案在自己那本书的页码;第三步开展竞赛,评选优胜小组,回答形式可以是抢答,必答,小组共答。小组竞赛式读书活动,能调动每个孩子的读书热情,人人都得参与,人人都得阅读,不然答不上来题,会给本组丢分,会受到小组同学的谴责。
我还开展了“讲故事”活动,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学生轮流讲蕴含哲理的小故事,从小故事中体会其中的大道理,学生可以积累自己喜欢的“大道理”,类似于名人名言。渐渐地,学生习作中就会出现这些句子的影子,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习作内容,运用积累的“名言”,或者创造出一条“名言”。这些充满力量的句子,不但会升华孩子的文章,更会点亮孩子的心灯。
四日常习作,常抓不放
日常习作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内单元习作和课后小练笔,一部分是生活日记。
首先重视单元习作教学和课后小练笔,大胆尝试先写后教。教学每个单元之前先看习作,指导学生完成习作,然后讲读课文。在讲读课文时学习写作方法,运用学会的方法一次又一次修改习作。对于习作能力差的,可以给与精彩段落,练习仿写,或者半抄半写(习作中有一部分是抄袭的,一本部分是自己写的)。鼓励原创文章,凡是有自己独特思维的,比如选材新,立意新,有精彩语句的,即使语句不是很通顺,也要帮助他们修改完成一篇“满分”的习作,使学生体验到习作的乐趣。和学生一起修改作文,我称之为“磨写训练”。磨写训练,顾名思义,就是反反复复地打磨文章,修改文章,锤炼词句,布局谋篇。在我的QQ相册里保留了142张修改过的习作,曾经有一些修改后还没来得及拍照存档。如果每学期,一个孩子能有两次这样磨写的过程,对孩子习作水平的提高是有极大帮助的。因为我的习作水平有限,学生的习作水平各不相同,所以磨写训练无法针对全体学生,习作水平高的,不用磨,就已经是好文章,习作水平差的,无法磨,他们需要仿。每次磨写都是面对面磨,我会询问学生:“当时什么情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想怎么写。”我们讨论后学生修改。一般的时候,我们是先起草初稿,第一次修改后完成“二稿”,再修改直到满意,最后誊抄在课堂习作本上“三稿”。听了这样叙述,你是不是会觉得学生能愿意吗?通过我的实践,回答是肯定的“他们非常愿意”,学生从中体验的乐趣足以战胜任何劳累,这就是所谓的“累并快乐着”。
精心设计习作讲评,每次习作讲评要找到一个精准的训练点,比如开头,结尾,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讲评优秀作文时,先出示精彩语段,说一说好在哪里,再让学生猜这是谁的文章,最后再出示作者,学生一起呼唤作者名字,鼓掌祝贺。那个作者会美滋滋地享受这一切,写作热情自然而然被唤醒。每次选取优秀语段教师要有计划,不能只选习作水平高的孩子,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特别是习作能力差的学生,想法设法从他的文章中找出一个精彩句。共同修改作文时,则不必出示作者。
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有意识训练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乐于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日记达到篇篇批阅,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关注、认可与鼓励。日记是一个人心灵的写真,引导学生敢于写真事、抒真情,打开他们心灵的天窗。自己也像学生一样坚持每天写日记,偶尔分享自己的日记,与学生产生共鸣,心心相印,互相鼓励,教学相长。这个学期,因为三年的网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几乎消失殆尽,学习习惯似乎回到了起点,我翻箱倒柜找到了自己小学时的日记,在他们面前狠狠地秀了一把,不但为自己争足了面子,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优秀习作大张旗鼓表扬。两周选取优秀作品,选一篇推荐到校报,其余粘贴到学习园地,插入作者照片,感受习作成功的喜悦。这是我们班级这个学期的习作园地。学生阅读时,可以修改文章,评选最佳作品和修改小能手。以前带班时,办过班级作文周报。管老师的作文周报是打印出来的,人手一份。我办的周报特别简单。印刷需要费用,需要找印刷地方,这些我都无法办到。我帮学生把写好的习作打印出来,剪成一块一块的,粘贴到一张手抄报大小的图画纸上,由学习小组轮流负责装饰、粘贴。这些报纸,因为去年学生毕业,被我当废纸扔掉了,现在想起来,唉,真是后悔莫及!有时候还会给《作文评改报》投稿,疫情之前学生投稿五篇,发表四篇,疫情之后再没有投。学生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2018年7月23日(学生二年级的暑假),潘秀昆的《咸菜的味道》,当时我发了朋友圈,才找到文章和作者,剩下的没有记录。其实,学生的习作中有很多优秀作品,我们老师要留意一些报纸杂志,帮助学生投稿。
每次带班,我会把学生的习作搜集起来,最后班级出一本作文集。这是我以前两个班级的习作集《小脚丫初语》《童乐永恒》。《小脚丫初语》完成在学生二年级下学期时(2015年春),《童乐永恒》完成在六年级上学期(2021年秋)。学生如果喜欢,也可以打印装订,留作纪念。我想:当日子消失,我们还有记忆,当记忆消失,我们还有日记。童年时的只言片语,或许足以令他们回味一生。
五坚持写作,提升自我
讲这个内容之前,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李镇西老师去年录制的,但是我今年才看见。视频中李镇西老师提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不停”——不停阅读,不停思考,不停实践,不停写作。我认为老师们都在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实践,但缺少阅读,缺少思考,更缺少写作。陶行知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那么我们要想教学生学会写作,教师就要先会写作。我们怎样学,就怎样教学生。就像游泳教练首先是一位出色的游泳运动员一样,教师要擅长写作,才能教好学生写作。每次学生习作,我也跟着一起写,特别是中年级,既给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又锻炼了自己的习作能力。
为了提升写作能力,通过网络参加教师写作课程,去年参加了陈文芳老师的橘林教育写作课程,今年参加新网师教师专业阅读与写作课程。我们可以利用美篇,简书,公众号,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以前我有个简书号,但是很少用,今年我重新启用。简书会记录写下了多少文字,每个月的月末,我都会截一张图保存,看看这个月写了多少字。一月末是7.5万字(这包括了一月份和几年前的文字),二月末截图是9.9万字,也就是二月份书写2.4万字;三月末截图12.6万字,三月份书写2.7万字。四月末截图是15.1万字,也就是四月书写2.5万字。这些文字,我去年整理过一篇文章《失败也疯狂》参加丹东市进修学校教学案例评选,获得“一等奖”,其余均为整理。
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是学生,也是我们老师,需要终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我们要相信坚持的力量,只要我们在正确地的路上坚持下去,就会遇到那个美好的自己,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后记: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分享给他人,比如说是写给自己的。反思过往,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