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犹如一部不断运转的机器,人们就是这部大机器上面一个个小小齿轮,人们在物质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随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和神经疾病,据研究调查指出,人群中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心理疾病患者,例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强迫症、自闭症、癔症..等等,且还不说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当这些疾病随着生活在悄悄潜伏在我们亲朋好友身边,或者自身时,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又能做点什么呢?我想,这个问题似乎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了,或许,多理解一些心理疾病知识,把心理疾病的萌芽期扼杀在摇篮里,做到即时预防即时的治疗,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好方法了吧。
那么,本书说阐述的癔症到底是什么呢?癔症是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一类精神障碍。解离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意为把引起心理痛苦的一些意识活动从整体意识活动中分离出去(双重意识);转换症状则以躯体的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为主,常为心理的痛苦和焦虑转换为躯体症状的结果。临床上以解离症状为主的病患称为“癔症性精神障碍”,以转换症状为主的称为“癔症性躯体障碍”。
本书是弗洛伊德文集的的第一卷,本卷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本书主要包括4个部分:1.癔症现象的心理机制(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著)。2.病例,包括安娜•O在内的五个个案史。3.理论,是布洛伊尔的一篇理论论文。4.癔症的心理治疗,为弗洛伊德所撰写。
本书主要提出两个重要的思想:其一;对癔症的症状做了初步的、较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的创伤理论,认为每个人均蕴藏着一些必须寻找出路的心理能量,它们遇到矛盾时就会导致病理症状。依他们看来,癔症的发作与患者过去精神创伤的经历有密切关系,有些症状是“象征化”的,如梦中所表现的那样。而癔症的基础和前提是“类催眠状态”,在发作时常伴有心理分裂现象,通过催眠,可以让患者得到精神宣泄与联想矫正后,就可以使其病情缓解和治愈。
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在此书中首次提出“构成精神分析结构奠基石”的压抑概念,并注意到患者对过去的创伤经历确实想不起来或意识不到;从这点出发,弗洛伊德认为在安娜•O记忆缺失的背后存在“潜意识”的心理。含有精神分析意义的潜意识的概念似乎在其著作中第一次公开出现,这就为他后来所创建的“精神分析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弗洛伊德后来说明,关于“癔症的基础与前提是类催眠状态”主要是布洛伊尔的观点。他认为患者过去的创伤经历是一种偶发性因素,而患者潜意识内在本能的矛盾冲突,才是癔症发病的根本原因。
其二;在把动力因素和经济因素包括在癔症病因中时,弗洛伊德强调了情绪生活尤其是性欲的作用。书中写道:“性本能无疑是兴奋性持续增长(及其后发生神经症)的最有力的根源,并宣称‘女人中,大多数严重神经症的起因是在婚姻的两性关系上’。”又说,“即性似乎在癔症病因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它是心理创伤的来源和‘防御’的一个动因——即受压抑的观念来自意识。”因此,他们认为,任何被压抑的欲望、冲动、思想和情感在本质上都同性欲有关,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儿童期。
结论:作为弗洛伊德的处女作,不得不说对于文中的创新性理论的提出以及说明,都将成为打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一把钥匙,更是弗洛伊德那本不朽之作《梦的解析》的萌芽。当想敲开一门难以被理解的学问及其收货其中蕴含着的瑰宝时,我想,唯有追本溯源,抽丝剥茧的的一层一层深入,方才有可能有所收获吧!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传达本书的作用,我想最为适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