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文学评论

《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文学评论

作者: 一生如果能重来 | 来源:发表于2020-02-20 17:30 被阅读0次

文章构思独特,用“大山”和“小溪”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展开“辩论”。全篇运用拟人化色彩,赋予“大山”和“小溪”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开篇塑造出大山“威严、巍峨、至高无上”的形象,与“嬉闹喧哗、向往自由、玩世不恭”的小溪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了后文“大山”与“小溪”所持的不同观点。“大山”认为应该像它一样,平平淡淡,安分守己,恪守山规。“大山”认为“湖水”是轻松安逸的,“小溪”认为“湖水”是被“大山”困住了,小溪是动态的,而大山是静态的,作者将“生”比作是小溪和河流,而“死”比作大山和湖水,虚实相交,比喻新颖而富有深意。“小溪”与“大山”的对话层层递进,“大山”的语气由平和到怏怏不快再到最后的愤怒,“小溪”从愉快到一丝忧伤再到泪花飞溅。情感浓烈饱满,富有诗意。

最终首尾呼应,“只有流动的东西,生命才永恒。”讽刺了“大山”的山不可移,把“生命的永恒”上升为一种哲理性思考。在作者笔下,“大山”象征着思想古板,困住“湖水”自由的一类人,“湖水”象征着被限制自由,却无法反抗,最后妥协或是安于现状的一类人,而“小溪”则象征着追求自由,不惧艰险,向往更美好的生活的一类人。

作者本人1957年反右期间,因其直言被打成右派分子,历经生活磨难,长达二十年。显然,作者所持观点与“小溪”是一致的,作者将“小溪”暗喻为“自己”,以小见大,借“小溪”的视角批判了“大山”的古板陈旧的老思想,同时也批判了那个悲剧的年代,讽刺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压迫,和被困住的思想自由。

相关文章

  • 《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文学评论

    文章构思独特,用“大山”和“小溪”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展开“辩论”。全篇运用拟人化色彩,赋予“大山”和“小溪”两种截然...

  • 评从维熙《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

    作者在《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中塑造了大山和小溪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的意像,通过对两种鲜明意像的对话...

  • 大山与小溪

    有人羡慕大山的雄伟壮观 有人怜惜小溪的温柔娇弱 然而 大山,高昂 小溪,低垂 大山想抚摸小溪细腻的肌肤 小溪想攀岩...

  • 大山的遐想

    去开阔的山地空间 断开与人群的联系 似乎极具吸引力 这个世界充满着不间断的需求与通告 马力全开的生活节奏击垮了很多...

  • 生与死,永恒的遐想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这种说法,婚娶是喜事可以理解,“白事”怎能称为“喜”呢?家里老人去世明明...

  • 与大山对话

    再好的文章、绘画,如果发现不了真善美,都没有用,而能辨别其中的“假大空”,说明你活得明白,活得有价值。 ——老康 ...

  • 李白:与大山对话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和以往有些不同。没...

  • Bargaining Advantage(4.11)

    Talking to the Mountain 与大山对话 Many years earlier and thou...

  • 当小溪遇见大山

    当两个陌生人遇见了,相爱了,他们给彼此互取了一个爱称:大山和小溪。 就这样小溪缠绕着大山,大山伴着小溪,岁月流长…...

  • 山与水

    智者爱秀美的大山,仁者爱清澈的流水,山水之间有灵气,游离在山水之中有真情。 山与水相依相伴,大山连绵起伏,小溪汨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文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ax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