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源书乡
近年来旅游行业发展的迅速且全面,不仅仅是观光赏景,越来越多的各种被新时代遗弃的民俗,被称之“地域特色”或“传统文化”,成为旅游业亲身体验的重头戏。
因此,各种“庄园”应时出现:种植园、采摘园最红火;古时的花轿,马车这些老物件也在“传统文化及民俗”的回归热中再度兴起。那些曾被称为老掉牙的旧时穿戴,又一次成了时尚。
也是因此,棉布粗布也再次登上大雅之堂,大街上身着汉服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人们似乎也司空见惯,不再觉其另类。
餐桌上杂粮的身价蹭蹭蹭地上涨,连养生专家都说其能防三高与癌症。之前这些粗杂粮都是贫穷人才吃的东西,如今却成了有钱人追捧的香饽饽。那些经历过苦难的老人怎么也不能理解:这东西真的这么好吗?我们那一代拼了命才摆脱的,为何如今又回来了!老人说吃粗杂粮是他们的耻辱,夜半时分听到孩子梦中哭道“再也不吃这破红薯面……”那种愧疚无能的锥心之痛还在,可事实却时过物异。
前一段,郊区有个地方举办了“传统小麦收割体验基地”,一时吸引了许多人带孩子前去。让孩子们到麦田里亲自用镰刀收割小麦,用手推车运输,用牲口拉着石滚给小麦脱粒。整个过程不准用现代设备,需要参与者全部手工完成。谁能全程坚持下来,就免门票与餐费,结果好多孩子都没有坚持到底,并发誓明年决不参加此项活动。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一点苦也吃不了,何止是孩子们,被机械化的成人谁愿弃易历难!人们绞尽脑汁发不断改造旧设备,创造新发明,不就是为了后人方便吗?这也是常态化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