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故事
海龟教育百日阅读第十一天|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
相传,有一位皇上非常喜欢朝中一位大臣的书法,一天,他传下谕旨,让大臣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出塞》写成条幅呈给他,以便酒足饭饱之余欣赏。大臣接旨后不敢怠慢,回家后气沉丹田,提笔运墨,一气呵成,很快就将条幅写好了。谁知,由于古代诗书大家大都是“斗酒诗百篇”,“酒酣喝月使倒行”的“酒仙”,这位老先生亦不例外,醉意朦胧中笔走龙蛇,无意中竟将28个字的诗,写成26个字,少了两个字,而他却浑然不知,就给皇上送去了。
王之涣的诗本来是这样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位大臣落下的两个字是其中“白云间”的“间”字和“何须怨”的“须”字。岂知皇上也非等闲之辈,自幼就饱读诗书。这点小错怎能瞒过他的眼睛。当发现少了两个字,顿时龙颜不悦,马上追问是怎么回事。这还了得,呈给皇上的条幅竟然少了两个字,这可犯了欺君之罪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满朝文武都为大臣捏着一把汗。
大臣万万没有想到会惹下这等乱子,他盯着字幅看了一眼,忽然灵机一动,对皇上说:“陛下,我给您写的这首诗,不是王之涣的原诗,是经过修改的另一首诗”。“ 什么?另一首?”“是的,不信我念给您听听,这首诗应该是: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原来,中国古代的文字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就是今天作为书法作品的条幅,一般也没有标点。大臣就是利用这一点,对少了两个字的王之涣的诗重新断句,就成了另外的一首诗。可谓天衣无缝,别出心裁。皇上听后,不得不赞叹大臣的机智灵敏和才华,当然也就免了他的欺君之罪。
海龟教育百日阅读第十一天|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说到断句,不得不提到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这样写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来,有人突发奇想,认为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读法。请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样一读,活脱脱一首新填的词,意思也和原来的诗不一样了。
海龟教育百日阅读第十一天|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二者是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又称为长短句,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唐诗,就没有宋词。而唐代许多著名的诗人本身就是大词人。如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他们都为后人留下过流芳千古的词作。如李白的《忆秦蛾》《菩萨蛮》,白居易的《忆江南》,刘禹锡的《竹枝词》等。那么宋词是如何从唐诗发展而来的呢,通过上面那首断句后变成长短句的《清明》诗,我们或许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发现一些从唐诗到宋词的变化规律。
反过来讲,唐诗是如何被继承的呢,我们再来看看元代大散曲家马致远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小令(小令是词的发展,严格讲是词的一种),词是这样写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共二十八个字,和一首七言绝句的字数相等,只是排列方式不同,我们不妨将其中的几个字稍微做一下调整,一首优美的七言绝句便跃然纸上。请看:
枯藤老树道昏鸦,
小桥流水古人家,
西风瘦马夕阳下,
断肠人在西天涯。
说起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还有一个故事。说是有一次皇宫内要招聘宫内御厨,并贴出告示,昭告天下。要公开招考,择优录取。一时间,应者如云。然而一到了考场上,就把考生门难住了。原来考题是:用两只鸡蛋做出两道以上能叫上名的菜来,而且只能用器皿灶具,不能填加其他菜蔬。区区两只鸡蛋,作到这一点何谈容易。于是乎,考生们纷纷打了退堂鼓。只见这时一个人走到考官面前说:“我来试试。”一打听,原来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厨师,此人不仅菜做的好,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用现代话来讲称得上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经过主考官同意。只见他,首先将两只鸡蛋煮熟,然后轻轻把皮剥掉,再用小刀从鸡蛋中间慢慢划开,取出两只完整的蛋黄,放在一只印有绿叶的盘子上,并告知主考官:第一道菜作好了,取名为:“两个黄鹂鸣翠柳”。然后又用小刀切下几片鸡蛋白,排成一行,摆在一只青花瓷盘上。端到主考面前,第二道菜完成了,称之为:“一行白鹭上青天”。随即将剩下的两个半只鸡蛋倒扣在盘子上,恰似两座小山,通知主考官,这是第三道菜,谓之曰:“窗含西岭千秋雪”。最后取来一只汤盘,成满水,将剥下来的鸡弹壳放进去漂在上面,第四道菜完成了,名之曰:“门泊东吴万里船”。就这样,这位先生一举中标,成为皇家御厨的掌门人。
秦少逰外出多日,他的好友苏东坡很是惦念。于是便写信问候一番。秦少逰看信后略加思索便复信一封,叫来人带回。
苏东坡收到回信急切地打开来看,只见信中只有十四个字排成的一个大圆圈(见图)。
海龟教育百日阅读第十一天|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这是首什么诗呢?东坡先生可犯了难,鉴于自己的身份又不便去请教他人。他茶饭不思苦琢冥想,最后终于用断句的办法解开了其中的奥妙,他高兴地不禁连赞:好诗!好诗!
解密后的诗如下:
海龟教育百日阅读第十一天|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因编演《窦娥冤》而触怒了当朝权贵,官府高悬重赏,派人四处捉拿。关汉卿获悉后,只好连夜出逃。
在出逃途中,他被几个巡夜的捕快抓住,为首的班头两手叉腰,厉声呵问:“你是干什么的?”关汉卿开口不离本行,说道:“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统领千军。”
几个草包衙役听关汉卿口出狂言,十分生气,七嘴八舌地叫喊:“哼!还威风哩,耍什么耍?”可胖班头是个戏迷,听出了关汉卿“戏”语中的意思,暗想“是个唱戏的”,再一细瞅,似乎在哪儿见过,于是又问道:“你是个唱戏的吧?”关汉卿也不隐瞒,又以“戏”语相对:“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台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班头细细品味一下关汉卿的话,随口说道:“莫非你是关……”几个衙役听到头儿的“关”字,马上如临大敌,将关汉卿团团围住。
关汉卿察出事态严峻,故作疯癫状,仰天长笑,仍以“戏”语应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几个衙役听得糊里糊涂,怒吼道:“你到底是谁,快如实招来?”班头不仅爱看戏,而且尤其爱看关汉卿演出的戏。这时,他已明白面前的这个人就是正在追捕的逃犯,但是抓,又于心不忍;不抓,又拿不到赏银。正犹豫时,关汉卿灵机一动,连忙再次用“戏”语对班头说:“班头莫逞强,纵使能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
几个衙役听得趣味盎然,便说:“咦——出口对句,还耍文呢!俺班头怎么能是普通人?”班头此时已领会了关汉卿“戏”语中的含意,于是送了个人情,对衙役们说:“放他走吧,这人是个书呆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