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斐教授的讲座中阐述了父母角色的变化,守门员——教练员——啦啦队——观众。
后喻时代孩子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在去上幼儿园之前,0~3岁,你很像一个守门员,孩子上场你也在场上,能帮助他去避免很多严重的问题错误,所以你像守门员一样一直是跟他在一起的。守门员的职责是我承担的,因为这个年龄段儿子不找爸爸,儿子就像一只小绵羊,整天就是“妈妈,妈妈”,什么都是妈妈。
守门员随着他长大到幼儿园,到小学,你就会发现,你就像一个教练,运动员在上场的时候可能做一些指导,下场的时候做一些指导,但是运动员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他自己安排别的时间,所以教练不是时时刻刻陪伴的,这个时候你起的是引领的作用。教练员是我干的多,爸爸是啦啦队的,高兴的时候就给“啦啦”一下,大多数是我既当教练又得适时“啦啦”。
啦啦队男队员孩子到初中,你会发现我们的角色就更像啦啦队,也就是说他上场怎么样子你都没有办法去教育了,你只能在旁边鼓劲说孩子写的真好,我给你鼓励,啦啦队就是我们的角色,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不需要你花那么多时间。儿子上初中后,爸爸是教练,我就是啦啦队,不仅鼓励队员还得表扬教练。
教练队员啦啦队员合影沈教授说甚至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他觉得你连拉拉队可能他都看不上,他现在要的是年轻的漂亮的或者帅气的同龄人来做拉拉队,不要妈妈的拉拉队了。你会发现到了初中高年级或者高中的孩子对于父母对他的评价就不那么在乎,小的时候他会很在乎爸爸妈妈觉得我怎么样?再大些他更在乎同伴对他怎么样,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就不得不退到了观众席上,我们可能只能做观众,如果你能保住观众席,他愿意跟你来沟通,愿意跟你来交流,这已经是很不错了,所以并不是在孩子身上时间花的越多越好。儿子已经高二了,啦啦队成员不仅有女队员,还有男队员也从教练员退居二线又坚决不离场只能加入啦啦队,只是女队员已不年前漂亮,男队员也已不帅气,但是我们卖力的、变着花样的呐喊助威,还没被淘汰,当然我们也得认可啦啦队队伍的不断扩大,直到有一天我们退到观众席。能让我们在现场看也心满意足,终究会让我们回家看电视的一天。
啦啦队女队员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间点,你所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的长度跟质量是很不一样的,家长必须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我们只有调整好心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才能让我们的运动员在不同的阶段积极锻炼精彩发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