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中日设计对比,浅谈如何做好中国风的设计
以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说起,我学设计的朋友想要出国留学,我问起想去哪个国家,朋友当机立断的说:”当然是日本啊!”我问朋友,为什么不选择去欧洲或者美国呢?那里的设计不是更出众吗?朋友回答我,“日本的设计不逊色于欧美,并且它具有它的独特和不可复制性”。中国学设计的学生大多想去日本留学,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普遍现象背后,我们去想,为什么这么受追捧,而我们本国的设计呢?
在这之前我先提到之前拜读过杉浦康平的《造型的诞生》,我用先生的话先区别一下东西方思维的差异再来谈中日差异。先生说,“东西方哲学思维之所以不同,在于西方人强调人本,东方人则强调以自然为中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西方人的世界是用肉眼看到的,而东方人以自然为中心的世界是不可视的,它存在于精神心灵之中。”。这让我想到每当我在网络上浏览设计作品时,东西方的设计就很容易分辨出来,这大概思维由环境所致。但我们做设计的同时,同样强调的是“古老文明是根,是活水的源头;当代文明是话,是分割的片段”。做任何设计,如果没有经过这些“生命力”的注入,设计也就很难沉淀。
中国和日本——从禅意出发
这两个东方文明之国,他们的文化水乳交融。“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禅的核心思想。佛教作为一门古老的宗教并不易让所有人理解,大多数人认为佛是遥不可及的,而禅宗便是依靠着它独特的核心思想:一个人能否成佛关键在于他心中对人世之苦的认识,只要他认识了,就可以成佛。
中国禅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后成为了韩传佛教的主流,汉传佛教虽多传自印度,但唯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中国独立发展出来的本土佛教宗派;而日本的禅文化,是在中国的南宋至明初时期(日本的镰仓时期)通过文化交流的形式传入日本的。日本将本国的文化理念、审美意识、风俗习惯等文化内涵融入外来禅文化中孵化出具有日本本国风格的独有文化,小泉八云在《东方之魅》的书中就提到过,日本接受任何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它都会保留地接受,并且把接受的东西融为自己的东西。中国的禅宗文化其实也是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人在佛经翻译的过程中,融会了当时盛行的老庄思想;而日本禅在传入日本后,因其当时的社会环境,禅文化融合了日本当时的武士文化。它以其自有的内涵和风格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浅谈中日设计对比这么一说,我想到了日本的柔术也是同一个道理,柔术不是一种炫耀的技能,准确来说是一种自卫的技能。柔术的取胜向来不会看谁力气大就可以取胜,而是敌人的气力是取胜的方法。借助敌人的气力,依顺而得胜。日本经历过一段被西化的冲击时代,但是日本的今天还保持着一千年前的东方色彩,他们善于借助一些东西,但是又不会全部借助,使他们的文化焕然一新的时候还可以尽情找到传统的根源。
为什么中国会觉得“中国风的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过于西化,以及设计师没有去挖掘自己本民族文化上的根本。中国的禅宗文化能够好的继承也与当时的本土文化结合。而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不论是做时尚现代的设计,还是中国风的设计,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是,我们在为中国人设计,我们本民族的人设计。都说艺术无国界,这句话并不是说给设计师听的。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欣赏的艺术作品,但是设计师绝对无法摆脱国界的束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设计师从儿时开始接触到的所有事物,景象,概念等等都会在潜意识里告诉设计师,我们要为设计服务,中国风的设计真的很难吗?
日本设计和中国设计的现状
中国艺术在表现时,更注重于“主张”、“抽象”、“长久”。而日本则更倾向于“描写”、“氛围”。中国人更倾向于对称,宏伟,气魄,大巧不工,在这些关键词中寻找属于中式的平衡。而日本的艺术却会在非对称,精致,灵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说到日本设计,或者是说日本的东西,不管懂不懂设计的人,我们都会一眼认出来这是日本的。且不拿日本的设计来说,单是日本的住宅、饮食、服饰、妆容、动漫,我们一看就可以轻易认出来,他们的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的风格了。日本的设计大师们的风格,虽然他们看起来风格迥异,但是去了解他们的设计思想,还是和他们的本国文化密切相关的。拿原野哉的无印良品来说,给我们的感受就是“素、净、白”。日本的简约设计和欧洲是大有不同的,他们从骨子里还是有一种“禅意”和“侘寂”的美感在其中。而我们中国设计的风格却是“百花齐放”。例如一些好的传统文化作品,背后的制作竟然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网上一搜中国风设计的作品,出来的都是水墨、书法、印章等这些东西。难道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做不出好的中国风设计来了吗?
浅谈中日设计对比(插图:1917~1946年日本的杂志封面设计,版式和字体都很讲究,和民国时期的字体有很多相似之处。)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我想从手工艺这方面来说,日语里有个词叫“手作”它的意思就是“手工制作”。在这个工业品批量生产的时代,在日本这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还很多人执着地保留着对手工制作的热爱。日本有很多世世代代从事手工艺制作的人,他们叫职人或者匠人。很多日本学家谈起日本的民族性时,频繁地使用一个词——“匠人精神”,说的就是这个民族非常认真而专注,无论什么工作都会尽力而为,像匠人不断追求手艺的精进一样,追求产品的极致完美。在20世纪中叶的日本经济腾飞的时期,有一句话响彻了日本:“即便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我们也要尽力做到世界最好。”这种气质和精神很早就融入他们的民族里了。正是这样日式工艺在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不仅没有没落,而且生机勃勃。中国的手工艺不仅不逊色日本,而且种类也比日本多,但是我们现在找不到传统工艺的接班人,2016年有一部电影非常感人,《百鸟朝凤》就是讲述一个传统文化没有人继承并且受到西洋文化冲击的故事。不仅仅是电影中的唢呐,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并没有继承。这些大概可以说明我们与日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了,设计真的单单是看你画面多精美吗?看你技能多高人一等?真正的设计是什么呢?我觉得真正的设计是长久的,是五十年后拿出来依旧觉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作品,依旧是有它自身的文化内涵的。那么,中国风的设计更加脱离不了中国的文化根基。
浅谈中日设计对比(插图:正在做木雕的工艺师)
抄袭是中国设计师的通病
上文中我所说到的设计的创作,需要体现文化,也需要继承我们的传统,但是并不是代表我们要照搬。这就是我接下来需要说到的一个现状——抄袭。“抄袭是中国设计师的通病,传统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继承出来的。”柳冠中先生的这一连串有力的发问,让我们在大呼过瘾的同时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何为设计,为何设计。柳先生说要从生活入手去研究设计,传统是创造出来的而非继承的,围绕着中国的生活方式做出来的风格,才是新中式。做设计还要了解设计之外的东西,包括修养、生活、其他东西,行万里路,多体验。下面我插入一段采访柳冠中先生的谈话:
浅谈中日设计对比 • 记者:中国设计从国内走上了国际舞台是否见证国内设计实力有所提高?
• 柳冠中:体会不深刻,3年前去米兰参展时候,意大利使馆签证发给中国人大概10万个签证,还有很多没有签到的。大批量的设计师蜂拥去看米兰展览,拍照片、回来仿制,或者改头换面。我当时认识了一位意大利室内设计师,他与我沟通:你们中国企业模仿意大利的设计,我们还能理解。你们设计师也在模仿,无非把意大利的设计在中国改头换面,就成为了中国的创意了。目前我看到很多设计师对于新中式做法,要么把家具材料变一变,用有机玻璃、不锈钢变一个尺度;要么就是将中国的一些闲情逸致的玩物摆上,既不知道谁去坐,也不知道坐在上面干什么。那是艺术,摆在橱窗里面无法用的。把这些命名为设计创意,用到中国的室内设计就成为了“大师“,那就走到歪路上去了。
柳冠中先生的话语很直接,这揭露了一个事实,就是中国的设计师抄袭已经成为了通病。谈到中式就简单的理解为中国元素,什么叫元素?其实问题关键并不在元素,在于系统!设计师从来不讲系统,只讲元素的话,作品就会少了内涵。一说中式元素就是水墨,书法,京剧等等,这些元素用上就是中式了吗?我们在于不继承传统,又在于继承传统后的过度抄袭。所以,在设计中,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把握好这个度。
怎么做一个好的中国风设计?
中国的平面设计大师,说中国风的设计肯定绕不开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发挥到及至的中国设计师.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
浅谈中日设计对比他算是中国风海报的泰山北斗,在香港经济蓬勃的年代设计了很多经典作品,红黑色的对比,给了视觉极大的冲击。右边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了水墨和一枚荷花花瓣,很多人会疑问,水墨来体现中国风的设计,不是很老套的手法吗?可是靳埭强的设计让人一看就觉得很有禅意,也让人十分的沉静,所运用的水墨风并不是说山水花鸟,而是一笔墨迹,在中央加上一瓣莲花,宛如在水中央,那种中国本有的悠悠情意,婉约大方的气质就被暗示出来。让人一看,就是中国风的海报。
谈过来,我们怎么做好中国风的设计呢?拆开来说,中国风和设计两个词,我们都需要再做努力,中国风蕴含的是中国的文化世世代代所熏陶的艺术氛围,而设计却是我们现所学到的一些把东西做得舒适与美好视觉效果的力量。把氛围和力量相互转化而且完美的融合,我们最应该的就是去深入的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国家的文化,以及自己本身对设计的认知和行动。我也相信这股力量会融入氛围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