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未写完的一篇文章,今天想来修改,已经觉得没必要了。为什么?因为昨天看完几篇文学作品后,涌起了一股浓浓的情绪。但今天,情绪一消散,便觉得那些文字都是多余的。也因为,今天看了《雪煮道德经》第二册的最后几章,心情又变了,此时的境况完全不同了。
所以,情绪下的文字宣泄只能代表一时的状态,情绪变化太快,产生的东西必定也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只有像《道德经》这样的智慧才有经久不息的、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消退的生命力。世界上,最值得让人念念不忘的就是真理和智慧。
因此读好书就是最好的修行。读书让我们获得正见,为心灵提供充足的养分,远离情绪的纠缠。
可不知为什么,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很多看起来也在修行的人却不能理解呢?一个两年前跟我很熟的修行人,每半个月都从百里外的地方过来放生,每次必会来见我。但自从知道我开始读书,并对放生没以前热心后,就一年多没来了。有一次在街上碰见他,我很惊喜地叫他,他却只是客气地同我打一下招呼就走了。
有很多人认为,念佛才是修行,放生才是修行。却不知,理上明白,比什么都重要。
今天当这位师父时隔很久后再来看我时,他看到我读的书,没像以往那样同我详聊,坐了几分钟就走了。我心里有点无奈,但我什么也不想说。合上《雪煮道德经》第二册,我心里发出相见恨晚的感叹:要是早二十年能看到这些书有多好!可以说,由于人生的智慧太欠缺了,导致自己曾犯过无数的错误和笑话,有些伤害甚至伴随了一生。
假设没有这些人生的智慧,缺乏正见,像以前一样只会如无头苍蝇般地乱闯,再精进又若和?
因此,读好书就是在修行,而读书会就像一个活动的禅堂。时代在发展,如果过于注重名字的差异,就会远离很多真相。
所以最好的文字也一定是承载了智慧的文字,而不是任意宣泄的不知所云的东西。老子虽然来去不知所终,却留下了影响整个世界的《道德经》。谁也不知道他当时经历了什么,怎么修炼的,他遇到了什么。但这些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文字改变了无数人,获得了千古景仰。
由此想想,我们的文字是否也该留下一些有生命力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