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分号使用常见错误》知道8种常见的错误

学习《分号使用常见错误》知道8种常见的错误

作者: 老胡头 | 来源:发表于2023-12-13 21:20 被阅读0次

    1.分句间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在并列的分句中,分句内部如果有逗号,则分句末尾要使用分号;

    如果分句间没有使用过逗号,则分句末尾不能用分号,应改为逗号。

    使用分号的作用就是能够更好地分清句子的层次关系,使句子结构清晰、整齐。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逗号、分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

    一般情况下,逗号停顿时间短,应该先用,分号停顿时间长,所以后用。

    逗号、分号的使用顺序乱了,句子的层次也就无法分清。

    没用过逗号的分句只在分句间用逗号即可,不必用分号。

    反之,分句内使用了逗号,分句外就要用分号,如果分句内外都用逗号,就判断不出是分句内停顿还是分句间停顿了。

    例句中应将分号改成逗号。

    [特别提示]

    在一种特殊情况下,可不用逗号,而直接用分号,那就是只有各分句当分项列举时,为使列举的各项突出。

    2.排比的单句之间误用分号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很多人认为排比的单句是并列单句组成的复句,所以容易在其中误用分号。

    比如:

    朋友是港湾;朋友是动力;朋友是依靠。

    排比句的特点是结构相似,节奏感强,但是这些分句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句子间的并列关系,而是句子形式相似的单句,在单句之间是不用分号的。

    这与前文“单句中误用分号”的错误类型是相同的。

    分号的停顿比逗号长,在逗号不能准确表示分句之间的层次关系时,就必须使用分号

    而在单句以及排比句中,逗号是可以准确表明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的,即使不使用分号,句子的结构依然清晰。

    例句是一个由三个小分句构成的排比句,即使不用分号停顿也能正确表达语义,应该将句中分号改为逗号。

    [特别提示]

    也有学者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句称为排比句。

    3.复句第一层关系须用分号却没用分号

    2004年南京一中模拟考试卷上有这样一道标点正误辨析题: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分号的用法之一是必须用在复句的第一层中,但很多人在复句的第一层关系中不使用分号,而且在文章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语言错误。

    例句中的引语是一个复句,复句中可以运用分号,但该题中的分号是放在了“并且”的前面,这是不恰当的,应该将分号放在“因为”的前面,“并且”前的分号应改成逗号。

    从复句的结构来看,第一层的关系应该在“因为”之前,而不是在“并且”之前。

    从句义上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单独成句的,表达的是一个意思,起总说的作用。

    而后面的“因为……而……并且”一句是联系紧密的,是对前一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具体说明,是分说。

    因此,“并且”的前面不应用分号,否则会割裂句子后一层的关系和句义。

    因此,“因为”前的逗号应改成分号,“并且”前的分号应改成逗号。

    [特别提示]

    分号不但要用在一般复句的第一层关系中,而且也可用在非并列复句如转折复句、因果复句等的第一层中。

    非并列关系的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中间也用分号。

    4.不处于第一层次的并列分句间误用分号

    下面是2004年盐城第三次调研试卷上的一道标点正误分析题,其中的问题就是分号使用不当。

    2001年诞生的“宁交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虽然才三岁,但“南有‘广交会’;北有‘宁交会’”的名声已经逐渐叫响海内外。

    分号要用在处于第一层次上的并列分句间,如果并列分句不在第一层次上,中间就不能用分号。

    由于人们常常将句子的层次划分错误,所以和例句一样的错误也就十分常见。

    这里在“南有广交会”与“北有宁交会”之间用了分号是不正确的,此处的分号应改成逗号。

    因为该句并不是处于复句第一层次上的并列分句,复句的第一层次应该划分在“但”的前面。

    因此,在“南有广交会”与“北有宁交会”之间用了分号是没有道理的,应该改成逗号。

    [特别提示]

    在总分式解说复句中,如果分说部分是几个较复杂的分句,各分句间即使是第二层次,也可用分号。

    总述句与分句间要用冒号,并列分句间用分号。

    5.不是并列关系的分句间误用分号

    那黄叶在阳光下闪烁着,微风里呈现出瑟然的灵动,展示着一种成熟、一种灵性;一种纯粹,一种升华到极致的辉煌。

    例句中用了四个并列短语“一种成熟、一种灵性、一种纯粹、一种升华到极致的辉煌”,这四个短语共同作“展示”的宾语。

    分号是用在表并列关系的分句间,不能用在短语或词语中间,即使短语是相并列的,短语之间也不能用分号作停顿,只能用顿号。

    上述的四个短语之间有的用了顿号,有的用分号,造成句子结构的混乱,应将“灵性”后面的分号改成顿号。

    很多人容易犯例句这样的错误,应加以注意。

    [特别提示]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不是复句中的并列分句,中间一般不能用分号。

    6.并列词语间误用分号

    很多人容易在并列词语间误用分号,应加以注意。

    例如:鲜花青山;绿水;鲜花;细雨;微风组成了江南春天的美好画面.

    例句中的“青山”、“绿水”、“鲜花”、“细雨”、“微风”是一组并列的词语,在并列的词语之间加分号表示停顿是不恰当的,应该把分号改成顿号。

    分号只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表示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表示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的点号应是顿号。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分号要用在单重并列复句、多重并列复句以及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可见,分号是用在句子当中的点号,不能用在词语中。

    例句用了分号将原本是一组的词语分成了并列的几个词语,使句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给人的感觉就是“青山”、“绿水”、“鲜花”、“细雨”是不相干的词语,仅仅并列到一起,而组成画面的只是“微风”一个因素。

    而实际上,例句的五个词语是共同组成江南画面的因素,这五个词语是整体的。

    由此可见,中间的分号当然运用得不

    当了。

    [特别提示]

    分号有一种用法是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但这里的“分项列举的各项”也是指的各个分句之间,不包括词语,分句通常以序数词“一、二、三”和“第一、第二、第为标志.

    7.句中已用句号再误用分号

    分号的用法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误用类型,就是句中已用了句号表示结束,但在句号的后面又使用了分号表示列举或并列。如下面这段话中的分号就属于这种情况。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例句采用了分项列举的方式,这种句式是很常见的。

    句中每一层的小标题处多习惯用句号,表示话语的结束,然而对小标题作具体说明的句子末尾处却用了分号,这就将分号和句号的使用范围弄颠倒了。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中点号,句号应管到句末,因此句号的使用范围要大于分号。

    而例句中句号和分号使用混乱,感觉分号的范围比句号要大。

    句中先用句号再用分号的形式,还给人一种话已说完却又补充上句子的感觉,不知话语是否结束,看起来很别扭。

    为了避免有语意未完之感,可将分号改成句号,或者分号不变,将句号改成逗号。

    [特别提示]

    如果有的分项中已经使用了句号,那么各分项之间就不能用逗号或分号,而只能用句号。

    因为逗号和分号表示的停顿小于句号,不能用逗号或分号来管句号。

    8.分号、逗号、句号的混淆

    分号、逗号属句中点号,句号属句末点号,句号大于逗号和分号。

    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逗号、分号、句号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交叉性,因而很容易出现逗号、分号和句号相混淆的情况。

    例一:根据我们的最有功绩的文学老师的说法,有如下性质的语言是文学上最好的语言:(一)明确;(二)朴素;(三)简洁;(四)音乐性;(五)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

    例一中的分项列举中间的分号应该改成逗号。

    在表示分项列举时,如果各项结构都较为简单,并且各项之间的停顿比较短,那么各项之间可以用逗号。

    这个在前面的病句中已详细说明过,这里就不再叙述。

    分号与句号相混淆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例二:这里对于隐喻词语的释义就有三种方式:

    1.【暗淡]先解释字面意义,再用符号标出隐喻用法的例句;

    2.【缩水]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关于隐喻用法的标示或说明;

    3.【黑暗]先解释字面意义,对于隐喻用法专设独立义项加以解释。

    如果要强调各分项的相对独立性,每一项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句子,这时各项之间可以应该句号。

    因此,应该将例句二中的分号改成句号。

    [特别提示]

    要使各分项的性质得以突出显示,或者各项结构比较复杂,需要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区分结构,那么各项之间应该用分号。这是分号使用的一个基本条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分号使用常见错误》知道8种常见的错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kigdtx.html